專家警告:德國結構性矛盾突出 5-10年內或再淪歐洲病夫
鉅亨網新聞中心
第三度主掌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其作風審慎,在任期間失業率創新低、國家發展穩定,造就其個人支持率一度高達70%。外界認為,她連任將是穩妥之選,但有專家警告,該國經濟實際較表面顯示的脆弱,且存在不少長遠問題。歐洲央行的德國董事會成員阿斯穆森更指,德國5至10年內或再淪「歐洲病夫」。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星期日電訊報》報導指出,德國此前一片好景,是因為處於較佳的經濟周期,加上中國經濟增長帶動工業和商品需求,但這兩個利好因素皆開始褪色,默克爾卻拒絕正視問題,令人憂慮。分析指,各大政黨不希望改革,令德國埋沒自身優勢。阿斯穆森指,若德國繼續將翻新基建問題置之不理,拒絕增加教育投資,將再成為「歐洲病夫」。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德國勞工市場之僵化程度在歐洲數一數二,公司要解僱員工不易,令營商環境艱難。人均生產力在2000年至2010年按年僅升0.6%,不及其他富裕國家錄得的1.4%,經濟學家憂慮德國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不斷累積,將重蹈歐元區邊緣國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覆轍。
另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歐洲永久穩定機制(ESM)正委聘多間投資銀行,為解救歐元區成員國借貸機構的可行方案提供建議,同時僱用數百名後勤職員;歐洲央行亦準備詳細檢查借貸機構的財政狀況。有專家相信此舉可能揭發德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隱瞞壞賬,反映歐盟為新一波救助潮作好準備。
歐央行擬調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圖杜絕不良貸款和確保系統擁有充足資金。該行亦希望查清歐元區銀行賬目,統一成員國的銀行核數法則,但這將衍生不少問題。以意大利為例,貸款在借款到期日120日後未獲清償才算是壞賬,在歐洲大部分國家卻以90日為限,若將德國銀行制度硬套於意大利,就會招致額外數十億歐元壞賬。
歐洲議會已通過法案同意歐央行成為歐元區銀行的單一監管機構,加強銀行監管。分析指,若德國組成大聯盟政府,將願意向歐洲財困國紓困,避免歐盟分裂。
默克爾的執政聯盟在大選勝出已無懸念,但她會與自民黨續組「黑黃聯盟」,還是與社民黨組成「黑紅聯盟」,則暫未能知。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菲爾德認為,不論以上哪個組合上台,新政府料會在本土推行「債務剎車」,即從2016年起將全國結構性赤字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35%以內,各聯邦州則從2020年起不能新增債務。
菲爾德指,新政府的歐洲及本土經濟政策不會有大改變,但會面臨新挑戰。本土政策方面,新政府料將繼續能源轉型,推動能源法改革,然而「黑紅聯盟」若提高向富人徵稅及設立最低工資,或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歐洲政策方面,他指出「黑紅聯盟」無根本分歧,會繼續推進緊縮和財政鞏固政策,不過人事變動恐令新政府難以在年底前2次歐盟峰會上,順利解決設立銀行業聯盟清算機構及籌集清算資金相關事宜。 (接下頁)
[NT:PAGE=$]
政策走向5焦點 對美關係受關注
德美關係
德國與美國一直在經貿及對外關係保持緊密合作,然而華府監控事件令兩國關係出現裂痕,亦令默克爾備受批評。倘在野社民黨勝出,如何處理對美關係將成焦點。
稅收
執政「黑黃聯盟」認為,向富裕階層提高徵稅及開徵遺產稅,會抑制投資及阻礙經濟增長。在野社民黨和綠黨組成的「紅綠聯盟」則相信,此舉可縮窄貧富差距。基民盟認為社保應向養育孩子的家庭和中小企傾斜,以解決人口負增長問題及鼓勵企業創新投資。在野中左翼各黨呼籲扶持社會弱勢、單身和低收入人士。
歐盟及歐元區前景
默克爾主張削減歐盟官僚體系規模,意味德國將在歐盟事務優先維護本國利益。鑑於以「反歐元」為唯一政策主張的「德國另類選擇黨」今次有機會進入議會,該黨如何影響默克爾歐債危機救助政策,以及德國與歐盟國關係,成為焦點。
醫保改革
「紅綠聯盟」主張改革醫保體系,徵收「全面健康稅」擴大公共醫保範圍。基民盟擔心此舉提高勞動力成本,阻礙經濟增長。
最低工資
社民黨、綠黨及左翼黨主張立法,建立全國統一最低工資;「黑黃聯盟」則認為由勞資雙方達成「協議工資」更符合市場規律。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新華社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