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刊:俄恢復對華出口先進裝備 發動機制約 不怕被反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9-01 11:35
加拿大媒體稱,「拉達」級潛艇(某些技術)、蘇-35戰機、S-400防空導彈等尖端武器獲得出口中國許可權,並非像外界想像的那麼簡單。是俄軍事工業利益集團之間、國防部、甚至國家安全委員會過去5年來深思熟慮的最終妥協產物,有朝一日即使中國再反過頭來想咬他們,他們也有辦法對應。
中新網引述新華網報導,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9月號(提前出版)發表文章稱,2005年開始,隨著蘇-27SK戰機許可生產合同的實際中斷,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克隆」俄式裝備,包括殲-11、15、16系列戰鬥機,海軍的各種雷達、火炮,令俄軍事工業界和媒體倍感驚訝。2009年開始,俄各級官方層次投入了大量資金對中國「克隆」俄武器的現狀、未來展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些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課題小組,接受國防工業界的委託,撰寫相關報告。這一時期,中俄軍事合作基本上限于僅僅出售若干發動機的低谷,俄不再敢向中國出口高技術武器。
文章稱,最令人驚訝的是,俄做夢都沒有想到,中國人會如此快速地「克隆」出殲-11B、殲-15、殲-16那樣的高性能戰鬥機。這一時期,關於對華軍售,存在以下相當激烈的爭論。
「不來往派」認為,長遠而言,這些「克隆武器」遲早衝擊俄羅斯對外武器出口市場。俄國防部多數官員站在這種立場上,同時認為過分強大的中國軍事機器,遲早給俄遠東安全帶來隱患。
「有限來往派」認為,現有的合同還是需要履行的,尤其是發動機出口,中國依然是龐大的市場。
「觀望派」認為,中俄依然是戰略夥伴,主張應從更高的政治角度來看待軍售問題。
文章指出,最重要、現在佔主流的意見是「謹慎接觸派」,這一派在軍事工業界內部幾乎佔有一半左右的勢力,精通技術,認為不必過高估計中國的「克隆」能力。這一派的典型理論就是發動機制約論。
「發動機制約派」精細地發現,所有2009年以後亮相的俄式武器「克隆產品」都離不開俄制發動機,尤其是飛機、艦船(烏克蘭製造)。「離開了俄式發動機,中國空軍所有的第三代戰鬥機就成為機場空軍」,出口戰鬥機也將退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準。(接下頁)
[NT:PAGE=$]
文章稱,2008年在珠海航空展亮相的高度神秘的「太行」發動機實物讓整個西方、俄羅斯航空工業界大跌眼鏡。顯然俄羅斯專家積極研究了「太行」,認為這種發動機還比較落後。
文章指出,「太行」的亮相使俄羅斯第三派、第四派更加鎮定,堅信「發動機制約論」至少還能使俄羅斯可以貫徹「軍事工業技術至少必須領先中國15年」的基本國策。
關於出口市場,第四派的基本觀點認為,既然「發動機制約論」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繼續有效,那麼就無須擔心中國的仿製戰鬥機會向世界出口的問題。這些戰鬥機多數裝備的是俄制AL-31F發動機,那麼如何在世界上與原版蘇式戰鬥機競爭?
文章稱,殲-20的亮相使俄羅斯更加吃了「定心丸」。在業內,殲-20事實上並未給歐美、俄羅斯航空工業界帶來重大衝擊,反而讓人們看到了其設計思想的老化和發動機技術的難關。
文章指出,出售蘇-35戰機、S-400防空導彈的許可的基本理論依據來自第四派,結論是在T-50戰機、S-500防空導彈已經問世的情況下,出售蘇-35、S-400並不會打破中俄軍事技術相差15年的國策。因此借普京重新當選總統,繼續提供軍事裝備,讓中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遏制美日方面,對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安全持正面的影響力。
「中國依然是一隻摸不透的小老虎,而且不斷壯大,將來餵大之後會不會再咬俄羅斯一口」,對此,俄軍事評論家認為,有朝一日即使中國再反過頭來想咬他們,他們也有辦法對應。他們能夠確定的是出口中國的俄式裝備必要時不可能攻擊俄羅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