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糧食進口呈不可逆式上升 中國產業鏈崩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25 10:16


據《半月談》消息,日前,網路上有媒體報導中國可能將成為2013年世界最大的大米進口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在糧食進口上的快速增長一直深受各方擔憂,2012年中國糧食進口總量超過7000萬噸,成為歷史上糧食進口量最多的一年。而從2013年上半年數據來看,糧食進口增長趨勢仍在持續。

針對當前的形勢,專家表示,短期來看,進口糧食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國糧食供應,緩解土地、淡水等資源壓力。然而從長遠看,糧食進口增加將不可避免地對中國農業造成衝擊。政府方面需要加大農業投入以穩定國內糧食種植,甚至通過關稅等手段保護已經弱勢的農業。


中新網報導,中國糧食全面進入「凈進口」時代,大豆、小麥、玉米、大米今年保持凈進口態勢。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6月進口大豆預報入境832.28萬噸,創月度最高水準;與此同時,穀物進口也大幅增加,其中1月至4月稻穀和大米進口100萬噸,同比增長83.6%。

其實,近年來中國的糧食進口量一直在快速上升,對外依存度也在不斷增加。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如果按照我國糧食包括穀物、豆類和薯類口徑計算,2012年進口糧食7237萬噸,佔當年新增供給糧食(糧食總產量+穀物進口量+大豆進口量)的10.9%,這表明我國糧食自給率已經下降到90%以下。」

這一形勢似乎表現出「不可逆」的態勢。數據顯示,2003年以前,中國農產品基本上是出口規模超過進口規模,農產品國際貿易順差在20億美元到60億美元之間。而到了2004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達到了281.3億美元,當年農產品貿易逆差達50.4億美元。至2012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為491.9億美元,8年增長近10倍。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需求增長驅動了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凈進口值的增加,但糧食「凈進口」的最大動力還是來自於利益層面的力量--國內外農產品的價格差距仍在擴大,有一些農產品進口不是因為國內短缺,而主要是因為價格原因。

「內外價差是導致糧食進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多位業內專家這樣認為。部分進口農作物的價格低於國內產品價格,同時由於相關的關稅過低,沒能起到保護國內農產品的作用,因此造成大量的進口農產品湧入中國市場。

山東財政大學教授王蔚說,因為國外的糧食相對便宜,市場自然會選擇國外的糧食,糧食進口量增加,國內市場糧食價格就上不去了,政府提高糧食價格的積極性也會降低,長期看對農民的收入來說會形成一個威脅。

專家表示,由於需求增加以及中國對部分農產品實施保護性的收儲政策,目前國外糧食價格普遍低於國內。「國內農業、農戶經營規模比較小,生產資料、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這幾年都上漲得比較快,造成了國內價格比國外要高。」王蔚說。(接下頁)[NT:PAGE=$]

據了解,進口糧食增加在保證國內供應的同時,確實也對中國部分農產品產業鏈帶來明顯影響。

以大米為例,中國自然年度進口量達到400萬至500萬噸,湖南、江西的大米企業遭受衝擊。一位湖南米廠老闆透露,來自越南、巴基斯坦、緬甸的進口米價格是每50公斤172元(人民幣,下同),而當地的米價是每50公斤180至190元。國內的糧農和糧食企業在這樣的價格面前沒有競爭力。

此外,由於大量進口國外轉基因大豆,國內大豆賣不上價,因此在中國黑龍江、吉林等糧食主產區,農戶和農場大規模棄種大豆改種玉米也是不爭事實。數據顯示,黑龍江省2009年大豆種植面積同比減少近4%,2010年同比減少近10%,2011年同比減少約20%。專家表示,一旦國內大豆種植持續萎縮,影響的將不僅僅是一年的大豆產量,甚至會破壞國產大豆上下游的產業鏈。

專家認為,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凈進口」趨勢短期內難以扭轉,並有擴大趨勢。在中國農產品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的背景下,保證耕地面積、穩定農民生產積極性、合理進行生產規劃十分必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發佈的《2013-2022年農業展望》報告稱,受農村勞動力投入品質下降、人力成本漸高,以及耕地品質下降等因素影響,未來10年中國糧食產量增速將有所放緩。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認為,按當前價格來看,今年主要糧食品種的進口量還會保持比較高的水準。

基層幹部群眾也認為,中國必須繼續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以保證糧食安全。山東省高唐縣糧食局副局長劉國華說,儘管近年來農民種糧積極性比前幾年有所提高,但相對來說,種植收益仍然較低,導致在農村種地的多是老人和婦女,農民也不願意對土地進行大規模投入,要想穩定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產量,長期來看還需繼續加大扶持力度。

調查顯示,目前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水準為62%,最高關稅水準甚至能達到1000%以上,而中國農產品平均關稅水準為15.2%,還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1/4。以大豆為例,關稅水準僅為3%。此外,中國對小麥、玉米、大米、食糖、棉花、羊毛等重要農產品實行關稅配額管理,配額外關稅最高也只有65%。

「這樣的關稅水準很難起到門檻的作用。」多位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李國祥還表示,針對目前國內農產品面臨的形勢,一方面要保護好農業資源,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大農業支援保護力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另一方面,要提高糧食進口風險管理水準,鼓勵國內涉農企業走出去,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開拓多元進口市場,在沿海地區通過優惠政策試點建設國際糧食加工儲備特區,吸引國際糧商將國際糧食運到中國沿海儲備加工。

此外,轉基因作物對糧食產量增加的作用明顯,但其品質安全卻仍存有爭議。目前中國進口最多的轉基因作物是大豆,一些專家認為,國家對於轉基因技術、轉基因農產品要嚴肅謹慎。一方面需要政府下大決心佔領轉基因技術研究的高峰,通過實施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項目,儘快培育部分先進品種;另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問題,加強對轉基因種子的嚴格管理,將其納入國家安全管理的範疇。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