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看個股操作 台灣ETF風起雲湧 規模成長逾230%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2013-02-14 11:00
不用擔憂個股狀況,全球ETF市場規模從2000年的794億美元,至2012年11月底達1.87兆美元,成長幅度將近23倍,顯現ETF已然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中耀眼的新星。同步國內ETF市場的成長,近幾年也相當快速,台灣ETF規模成長逾230%。
元大寶來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投資長黃昭棠分析,全球ETF規模於2000年時僅有794億美元,且以股票型產品為主,比重高達93%,值得留意的是,債券型ETF的規模則是從2000年的1億美元,飆升到2012年11月底的3368億美元,成長幅度遠勝股票型,從2006年以來債券型ETF更是以每年平均逾50%的速度增長,而另類投資型ETF也是不惶多讓,代表未來這兩類ETF商品的投資潮流將更趨顯著。
黃昭棠認為,國內ETF市場從2003年發行第一檔ETF開始,截至目前國內指數基金規模成長幅度達500%,而ETF規模也有逾230%的成長,近一、二年國內ETF與指數相關的產品線更從台股延伸至A股ETF、大中華及新興市場。
去年底開始國內多檔A股ETF在頻頻追加募集額度的挹注下,不論是規模或是日成交量都出現明顯成長,顯示市場看好未來運用跨境ETF產品來進行資產配置的組合,降低單純投資台股市場的系統風險,但又可善用台灣集中市場高效率及低成本的投資優勢。
此外,去年底有4檔香港掛牌的A股ETF分別都出現追加募集的動作,包含華夏滬深300、南方A50、易方達中證100、嘉實MSCI中國A股指數等ETF,陸續在去年11至12月都分別增發50億人民幣額度,這些市場的現象都反應資金越來越青睞透過ETF產品進行策略佈局,並將這股動能反應至資產規模及流動性上,呈現出驚人的效果。
黃昭棠分析,國內12月全部ETF(包含台股、上櫃、A股ETF)的成交金額比11月成長約45%,出現明顯增長的現象,以12月底整體ETF的成交金額佔整體股市成交金額的比重由11月底的1.54%,上升至3.2%,代表ETF在證券交易市場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
在ETF的實戰經驗上,黃昭棠提出金字塔操作策略,藉此希望能提供投資人落實操作紀律的方法。很多投資人在投資時常會陷入過度樂觀或悲觀的迷思中,行情很好時,非但不停的進場加碼,甚至擴大信用交易,往往在高點套牢;可是一旦碰到市場出現超跌走勢時,投資人又無法超脫心中的魔障,不敢逢低承接,結果總是在大盤起起伏伏中徒呼負負。
黃昭棠強調,投資人一定要謹記往下買、往上賣的操作原則,利用正金字塔的方式買進,也就是愈跌愈買,反之則以倒金字塔的方式賣出,當股市上漲的時候,逢高開始分批減碼,如此的投資才能享有較高的勝算機率。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