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超微:28奈米轉20奈米製程遲遲難行 摩爾定律正邁向終結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2013-04-03 21:00


科技網站《ZDNet》周二 (2日) 報導,28 奈米製程轉型為 20 奈米製程所花費的時間,遠大於超微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AMD-US) 原本預期,或許代表半導體產業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 已開始邁向終結之路。


回到 1965 年間,英特爾 (Intel Corp.)(INTC-US) 聯合創始人摩爾 (Gordon Moore) 提出論點,稱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每隔約 2 年時間就會增長 1 倍,此現象將持續至少 10 年。

不過爾後證明,摩爾定律維持的時間遠超過他本人預期,到了 2010 年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藍圖 (ITRS) 才終於開始找到證據,足以證明成長趨勢出現放緩,並預期到了今 (2013) 年末尾,晶體管增長 1 倍的時間將拉長到 3 年。

一位業界人士亦有相同觀點,超微首席圖形產品設計師 John Gustafson 接受《The Inquirer》採訪時指出,摩爾定律永遠受到經濟影響,現在已然面臨極限。

Gustafson 表示:「敝司也在其中尋找最佳平衡點,如果晶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太少,單一晶體管的成本就會過高;但如果晶體管數量太多,也會導致同樣問題。我們一直在準備 28 奈米製程轉向 20 奈米製程,目前歷時已超過摩爾定律的法則範圍。」

「我認為,摩爾定律的終結已經掀起序幕。」他如此說到。

摩爾定律消失,是否將對半導體業帶來天地變色的影響?答案可以說亦是亦非,個人電腦市場正處於惡劣景況中,任何放慢腳步的發展都是負面因素。硬體更新循環減速,代表推出新中央處理器 (CPU)、繪圖處理器 (GPU) 吸引買家的誘因,也會隨之減少。

摩爾定律的結束,對個人電腦產業來說並不是好事。現在 CPU、GPU 提供的效能,已經超於大多數用戶所知所需,買家們不再追求更快的產品,而是要更便宜。

在此同時,消費者們也紛紛背棄傳統桌上型、筆記型電腦,並著眼於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隨著行動設備掀起熱潮,晶片體積變小性能加速,但主要發展動力仍在於縮減電量消耗,摩爾定律消亡或許也會帶動此產業放緩,但用戶們可能一點也不會發現,因為後 PC 時代的產品鮮少著重晶片運作速度。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