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家

台灣銀行家
銀行人才荒嚴峻 HR TECH助攻精準選才
銀行業缺工成為常態。以「精準選才」為核心策略,透過導入 AI 驅動的 HR TECH 智慧選才系統,輔以簡化筆試,期能緩解徵才困境。
銀行防詐代價高漲 誰該買單?
打詐專法下,亞洲多國啟動帳戶凍結。金融普惠下的打詐成本與責任,機制設計成關鍵。
美國陷無就業式復甦
AI 帶來更多榮景,卻沒有同步增加就業機會,經濟恐陷入 1990 年代的「無就業式復甦」。
保險定錨 破解家族辦公室傳承難題
新加坡經驗顯示再精巧的投資配置,若缺乏制度化的傳承機制,終究是隱憂。台灣有完整的壽險市場優勢,可作為發展亞資中心的財管引擎。
鼓手變首相:高市早苗能否帶領日本重返巔峰?
高市早苗被喻為「安倍傳人」,但當前日本經濟情況與安倍第二任期迥異;她崇拜柴契爾夫人,競選口號是「讓日本重返巔峰」,上台後的現實卻不容浪漫。
褪色的金飯碗
銀行業薪資與福利過去名列前茅,如今面臨人才流動的空前壓力。
沒落中的澳門賭場
澳門賭博行業在 2014 年達到全盛,近十年輝煌的年代逐漸遠去。澳門政府制定政策全面推動博彩多元化及非博彩發展,屬於澳門的繁榮還回得去嗎?
退休再聘緩人力荒
金融機構面臨人手短缺,透過退休回聘制度、職務再設計,「青銀共融」可望解決缺工難題。
嵌入支付 歐盟想讓永續變交易日常
過去,我們用數位支付追求快與方便,但現在,歐盟正在重新定義它。讓支付不只關乎個人選擇,更成為影響環境與社會的關鍵力量。
破解AI防偽 用虹膜換信任?
聲音、人臉驗證的防偽技術,在金融交易等需要高信任度的場景已不牢靠。若利用人體最獨特的生物特徵「虹膜」力抗 AI 深偽風險,你願意嗎?
因應極端氣候 引入氣候弱勢保險
風災豪雨揭偏鄉「氣候弱勢」,建議引進創新財務工具打造韌性支援。
口袋裡沒錢也要買Labubu
潮玩 Labubu 從盲盒公仔躍升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在全球爆紅,原創 IP 投融資也跟著引起關注。
金磚峰會的一「裂」知秋
甫於 7 月舉行的金磚峰會,原本是中國對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重塑全球貨幣治理秩序的關鍵平台,卻因習近平罕見缺席而蒙上陰影,透露出這一場原本力圖整合開發中國家的多邊合作,正面臨著內外挑戰交織的裂痕。
AI新工作:債務規劃與溫柔討債
結合生成式 AI 與行為經濟學的理財、AI 催收金融服務,以數據驅動還款計畫,協助不同族群擺脫債務困境。
汪喵星人的保險物語
越來越多人視寵物為家人,但國內的寵物保險常讓人覺得太理論、不好用,相較之下,國際間許多創新保單與服務模式則更有創意。
誰在假永續?AI揭穿漂綠面具
AI 技術顯著提升投資機構在永續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能力。在歐洲,AI 能有效偵測企業誤導性的永續資訊,將 ESG 潛在漂綠調查從被動轉為主動風險管理,大幅提升辨識與應對效率及精準度。
金融戰AI 金控全線加速布局
國內金控布局雲端、人才與內部平台,打造內部 AI 軍團,從聊天機器人、房貸估價到醫療判讀,全面加速搶進金融戰場,力拚效率轉型與獲利極限。
中國將逆風翻盤還是曇花一現?
面對貿易戰、房市低迷與外資縮手,中國上半年消費逆勢成長,第二季數據更是亮眼。這股熱潮得益於政府「以舊換新」補貼、五一連假與 618 購物節的強力推動;但...
川普造就動盪 害MBA更難找頭路
MAGA 政策搖擺導致全球資本市場大亂,投行與創投陷入空窗期,MBA 也不再是就業保證,反倒是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領域人才需求強勁。
金控併壽險是補位或燙手山芋?
金控面臨激烈競爭,正積極尋求擴大資產規模、多元手續費、增加高淨值客戶。對於尚缺壽險版圖的金控,在壽險業轉型浪潮中,併購機會浮現,但這究竟是價值投資,還是潛在的沉沒成本,考驗著金控的長期經營視野。
歐洲央行與成員國的財政角力
歐洲央行與成員國之間的貨幣、財政政策多頭馬車。為應對此分歧難題,歐盟啟動的《穩定與成長公約》改革,兼顧財政紀律與各國的政策推動,象徵治理思維的轉型。
從工友到線上舞弊 內控難阻?
面對層出不窮的舞弊手法,現行機制對「特定舞弊風險」評估與監控仍顯不足。銀行亟需將舞弊風險納入日常管理與內部稽核,才能有效遏止損失與信任危機。
發展底層技術比發行穩定幣重要
各國積極將穩定幣推向金融核心,台灣金管會也已審慎開放。然而,當國際巨頭搶先布局底層區塊鏈清算與 AI 風控技術,台灣金融業若僅聚焦發行,恐錯失數位金融時代的制高點。
從911倖存 盧特尼克重披戰甲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 911 恐怖攻擊時幸運逃過一劫。他在廢墟重建中培養戰鬥力與韌性,如今接掌川普政府操控技術與貿易的「前線司令部」,是美中科技角力、地緣政治競爭中的強硬派推手。
壽險避險反噬 恐釀匯率多殺多
5 月初,新台幣對美元罕見急升,重創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壽險業,引發未及避險的評價損失與資本壓力。
川普、中東與台灣:從地緣經濟到地緣政治
川普的中東行不僅促成油價走低、降低關稅衝擊,還媒合 AI 企業開拓中東市場,最重點則在於拉攏中東牽制中國,洗去習近平的在地影響力。從地緣經濟連結到地緣政治,川普這趟中東行的外溢效應,還可望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
從索羅斯到川普:一位斯文型男的財政使命
貝森特,川普第二任期的財政部長,與川普的性格南轅北轍。在美國財政與貿易雙赤字之時,貝森特正被險峻的局勢推上歷史舞台。
一路向下的香港房地產
香港房產短期難見曙光,失去轉口貿易及關稅優勢,國際企業與資金正加速撤離。人財兩失的趨勢確立,香港房地產跌勢難止。
壽險業流動性風險的三長兩短
壽險業「三長兩短」的資金結構問題,在市場穩定時看似穩固,然而當利率波動或保戶行為發生轉變,將暴露其現金流失衡的脆弱性,近年市場動盪已悄然敲響警鐘,不容忽視。
川普關稅背後的交易經濟學
川普關稅策略看似反覆,實則依循交易經濟學:施壓、讓步、互利。他先以高關稅迫使談判,後以「實驗室洩漏」企圖阻斷對話,推動其「B 計畫」,將關稅收入用於削減赤字、吸引外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