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家

台灣銀行家
一路向下的香港房地產
香港房產短期難見曙光,失去轉口貿易及關稅優勢,國際企業與資金正加速撤離。人財兩失的趨勢確立,香港房地產跌勢難止。
壽險業流動性風險的三長兩短
壽險業「三長兩短」的資金結構問題,在市場穩定時看似穩固,然而當利率波動或保戶行為發生轉變,將暴露其現金流失衡的脆弱性,近年市場動盪已悄然敲響警鐘,不容忽視。
川普關稅背後的交易經濟學
川普關稅策略看似反覆,實則依循交易經濟學:施壓、讓步、互利。他先以高關稅迫使談判,後以「實驗室洩漏」企圖阻斷對話,推動其「B 計畫」,將關稅收入用於削減赤字、吸引外資。
AI榮景潛藏泡沫化隱憂
新科技狂熱引起的風險。猶記得「護國神山」這個名詞的出現肇因於疫情爆發,全球供應鏈大亂,很多需要晶片運作的商品供不應求,並催生了通貨膨脹,也因此占據全球半導體半壁江山的台灣聲名鵲起,並讓台積電成為全球知曉的成功企業。
從鯰魚到具有狼性的哈士奇
金管會開放設立數位保險公司,盼業者成為「狼性哈士奇」,在市場上創新突圍、展現競爭力。
川普經濟學第四章:銀行監管的終局之戰
「巴塞爾資本協定 III 終局」規範,一旦通過,將使大型銀行應計提資本顯著提高。
監管謹慎友好 開加密貨幣新局
川普當選後隨即宣布任命 PayPal 前營運長薩克斯擔任「白宮人工智慧與加密貨幣沙皇」,該項工作將負責引領政府的 AI 與加密貨幣政策,也預告未來針對加密產業制定一套法律框架與機制
川普主導 大重置來襲
在國際上,總體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是追求全球化,擁抱自由貿易。傳統上,全球化的基本邏輯是透過古典經濟學所講的比較優勢來進行國際分工,以實現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川普經濟學第三章:美元的相對論
匯率是貨幣之間的交換比率,是一種相對的概念,透過貨幣價值的相互拉扯決定匯率,就如同拔河比賽,此強則彼弱,此消則彼長。
當動盪成為2025主旋律 全球向右轉下的金融新格局
2024 年可說是全球大選最熱鬧的一年,有高達 62 個國家舉行大選,比前兩年總和還高。而其中最明顯的風向就是集體「向右轉」,許多國家改由右翼政黨出線,而未能執政者,選票也出現大幅成長。
敲開壽險業的深院宅門 美壽險巨人CEO倒下啟示錄
2024 年 12 月初,美國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care)執行長布萊恩 ‧ 湯普森(Brian Thompson)在紐約市的一場公開活動中遭槍擊身亡,這一事件震驚了全球商業與醫療保險領域。
川普經濟學第二章:關稅與愛情
關稅在過去自由貿易盛行時期曾被視為過時的政策工具,這幾年卻搖身一變為誘人的好東西。確實,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它可以充裕國庫收入,減少財政赤字,縮小貿易逆差,扶植特定產業,創造工作機會;還可以作為談判籌碼,逼迫對手讓步
一枚代幣能否引出碳權金融商機?
碳有價後,各國的碳權交易所陸續成立,政府希望透過碳權交易可提供碳資產供需雙方一個透明議價平台,讓無法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企業仍可維持正常企業營業,然所需代價是企業須付出額外的財務成本,以符合監理機關或交易對手對減碳的強制要求
從環保議題變為經濟議題
近年全球掀起淨零排放浪潮,使得企業淨零轉型已從環境保護及氣候變遷議題,擴大為如何強化產業競爭力之經濟議題,當中金融的角色可謂越來越重要。
降息趨勢與IFRS 17衝擊
自 2022 年起,美國因應高通膨而快速升息,升息後,銀行紛紛端出高利率美元定存產品吸引大量資金湧入,導致保險業資金流失壓力大增,也使原本穩定的銀行保險通路(Bancassurance)逐漸轉為競爭關係。
推動淨零新戰略
金管會於 2022 年 9 月下旬推出的綠色金融 3.0 行動方案,包括推動金融機構碳盤查及氣候風險管理、發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指引、促進 ESG 及氣候相關資訊整合、強化永續金融專業訓練以及協力合作凝聚淨零共識等五大方向。
歐洲經濟穩如泰山、還是沉睡不起?
歐洲經濟看起來利空不斷,了無生趣。不過,我們如果比較美國、中國、日本、歐洲這四大經濟區塊的表現,歐洲絕對是四大經濟區塊中,整體表現最穩定的一個
購屋大不易
隨著全世界逐漸將國家社會的重責大任交給「千禧世代」和「Z 世代」,卻發現這群年輕人不若他們父母同年齡時充滿衝勁,反而普遍對現狀有怨懟。
新的金融科技 舊的經營思惟
加密貨幣自 2009 年挾去中心化的風潮崛起迄今,歷經多次波折,但魅力不減,過去一年來全球交易量前三大的加密貨幣 Bitcoin、Ethereum 及 Binance Coin 價格漲幅達 40% 以上
地緣政治與全球南方崛起
從美中對峙、烏俄戰爭到以巴衝突,感覺始終與我們距離遙遠;全球各地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端出來的產業補貼、一位接著一位出現的民粹主義領導人,好像也沒有打亂這個世界的如常運作,但實際上,表面的海浪平靜掩蓋不了海平面下的暗潮洶湧
聯準會降息將遇上5道逆風
聯準會(Fed)降息之後,金融市場出現了一個相當意外的發展,那就是債券價格反而下跌,殖利率反而走高。從前年下半年到去年一整年,台灣市場上熱賣著美國債券以及他們的 ETF 金融產品,所根據的就是降息展望。
不要承諾 沒有把握兌現的事
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箱裡有一件法寶叫作「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這是指決策者向外界溝通未來利率路徑的作法,目的是希望透過引導市場預期以發揮政策效力。
金管會Q4納管機器人理財 你的理財專員是AI!
台灣 2017 年 6 月全面開放「機器人理財」上路後,經歷疫情帶動數位金融理財需求,以及近年 AI 應用突飛猛進,「機器人理財」發展方興未艾
聯準會降息2碼 金融業後續投資該如何布局
此次聯準會降息最耐人尋味的,就是雖然降息,但美國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卻不跌反升的現象,這也將牽動金融業者後續的布局策略
利率、資產品質與政策博弈 中國銀行業的艱難抉擇
2024 年 8 月,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正成長 0.6%(較 7 月上升 0.4%),看似好轉,但這主要是食品價格在漲,其中食品上升 2.8%,非食品只有微升 0.2%
從2024年最新數據與民眾聲音探討現狀 日本經濟真的在復甦嗎?
近年來,日本夏季的酷熱程度明顯超過往常,而這種熱度似乎也反映在經濟上。筆者長期居住在東京,親歷了日本景氣多次的波動。2024 年,日本經濟似乎正在迎來新的曙光。
沒有陰謀:聯準會意外降息2碼的真正原因
美國聯準會(Fed)在 9 月的利率會議上終於正式展開降息循環,這一點符合市場的預期,但是降息幅度居然一上來就是 2 碼,讓華爾街一時覺得錯愕。
鮑爾式的暴力美學
9 月 18 日,美國聯準會(Fed)終於啟動降息循環,一口氣下調聯邦資金利率目標 2 碼。降息早在意料之中,但幅度之大,讓市場既意外又不解。
3個方案對應3個挑戰 中國三中全會傳達哪些訊息?
中國三中全會,今年的會議最終似乎並沒有解決投資者們對於中國經濟方向的疑問,儘管官方媒體統計了 300 項改革,但據報導其中大部分改革已經在進行中,並非是全新的舉措。
科技貨幣新體驗 令人期待又擔憂的數位新台幣
未來,民眾的錢包裡將有「數位新台幣」(CBDC)?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央行數位貨幣的可行性。台灣央行自 2019 年起,也跟進研究數位新台幣的可能性,目前初步架構已出爐,並將先從數位券發放開始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