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
台股新聞
勞動部今天(9/26)召開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下午將揭曉明年最低工資月薪及時薪調幅。104 人力銀行最新發布的求職會員資料庫數據,由於美國關稅衝擊與 AI 競賽的雙重夾擊,職場並非「全民加薪」,台灣的月薪中位數在連六年上漲後,於 2025 年首次停滯,維持在 4 萬元,與 2024 年持平。
美股雷達
《路透》周二 (23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科技顧問巨頭埃森哲 (Accenture)(ACN-US) 擬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 (Andhra Pradesh) 打造一座新園區,並計畫最終在當地創造約 1.2 萬個就業機會。據悉,這項提案已提交州政府審議。
美股雷達
美國川普政府上周宣布針對 H-1B 工作簽證計畫進行重大改革,對新申請者徵收高達 10 萬美元的簽證費用,此舉在矽谷及其他科技重鎮引發強烈震撼。儘管政策旨在保護美國本土就業,但《路透》所做訪談顯示,這項新措施反而可能促使企業將更多高階工作機會轉移至海外,與政策初衷背道而馳。
國際政經
《彭博》周一 (22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延續移民政策強硬立場,繼第二任期大幅強化遣返措施後,近期將矛頭轉向以外籍專業人士為主的 H-1B 簽證計畫。自 9 月 21 日起,新申請案件需繳交高達 10 萬美元的費用,遠高於過去僅數百美元的水準,引發科技與學術界強烈關注。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周一 (22 日) 報導,川普政府將科技業常用的 H-1B 簽證申請費用自現行約 1,000 美元暴增至 10 萬美元,引發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及金融機構憂心,警告此舉可能衝擊仰賴國際專業人才的產業。由於印度和中國工程師是該簽證的主要受益者,市場憂慮新政策將加速人才外流,甚至迫使部分企業將研發據點轉移至海外。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週末簽署行政令,決定對 H-1B 工作簽證徵收每年 10 萬美元的申請費,對科技業造成直接衝擊。H-1B 簽證一直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引進海外專業人才的重要管道。此舉旨在限制政府認為對該簽證計畫的過度使用,但立即引發移民圈及科技業高度關注,公告指出,若未支付相應費用,持有工作簽證者將不得入境美國,使不少持 H-1B 簽證者緊急購票返回美國,以確保入境資格不受影響。
美股雷達
川普政府計劃大幅調漲 H-1B 簽證費用,要求企業支付高達 1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300 萬元) 申請費,此舉將導致科技公司及其他產業聘用外籍工程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成本大幅上升。Cognizant、Infosys、Wipro 等依賴 H-1B 簽證的公司,周五 (19 日) 股價應聲挫跌。
科技
前 Meta 台 (META-US) 全球事務總裁尼克 · 克萊格(Nick Clegg)即將出版的新書《如何拯救網路》(How to Save the Internet)對矽谷文化及其日益增長的「科技兄弟」(tech bros)現象提出了尖銳而細緻入微的批判。
科技
當每一個電腦科學專業的學生都夢想著用程式碼改變世界時,他們未曾料到,世界先被 AI 改變了,還順便帶走了他們進入職場的第一個機會。如,GPA 近滿分的應屆畢業生 Kenneth Kang,就在投出超過 2500 份履歷後,僅獲得 10 次面試機會,他的遭遇並非個案,而是全球嚴峻就業形勢下的一個縮影。
美股雷達
根據《商業內幕》周五 (15 日) 報導,美國科技業招聘市場急劇萎縮,整體職缺較 2020 年初暴跌 35%。傳統程式開發職位需求大幅下滑,網頁開發工程師職缺減少 72% 居冠,但 AI 相關職位逆勢成長,反映產業轉型趨勢。根據 Indeed 最新數據,科技業整體職缺較 2020 年初重挫 35%。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三(13 日)報導,科技巨頭與川普政府達成史無前例協議。白宮確認,輝達 (NVDA-US)、超微 (AMD-US) 獲准對中銷售 AI 晶片,條件是須將中國營收的 15% 上繳給美國政府。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則宣布未來四年將美國投資承諾提高至 6000 億美元。
台股
科技「女力」正待崛起,台灣科技業出現嚴重「性別斷層」,數據揭示:女性工程師僅占 13%-15%,高階主管男女比懸殊至 89:11,半導體業更低至 95:5,在 AI、大數據與半導體快速發展下,台灣科技業面臨「人才荒」與「性別斷層」雙重挑戰。1111 人力銀行表示,數據顯示台灣女性工程師的占比約在 13%-15%,科技業高階主管的男女比例則約為 89%、11%,而半導體業高階主管的男女比例更懸殊,來到 95% 比 5% 的巨大差距。
根據《商業內幕》周一(4 日)報導,前 Google X 商務長 (CBO)Mo Gawdat 警告,AI 將在未來十年取代大多數知識工作者,包括軟體工程師、CEO 甚至播客主持人。他預測 2027 年將出現「短期黑暗時代」,但也認為 AI 最終可能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31 日) 報導,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數據顯示,美國企業 7 月宣布裁員 6.2 萬人,較去年同期暴增逾一倍,創疫情以來 7 月最高紀錄,科技業因 AI 投資需求領頭削減成本。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二 (29 日) 報導,美國網路安全巨擘 Palo Alto Networks(PANW-US)正洽談收購以色列資安公司 CyberArk Software(CYBR-US),交易規模可能超過 200 億美元,將成為今年科技業最大收購案之一。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 (24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執行長納德拉在內部備忘錄承認,2025 年至今已裁員超過 1.5 萬人讓他深感沉重。不過,該公司股價最近首度突破 500 美元,反映投資人對成本控制的肯定。納德拉寫道:「首先,我想談談一直讓我深感沉重的事,也是我知道你們許多人在想的:最近的裁員。
美股雷達
根據《商業內幕》周三 (23 日) 報導,摩根大通 (JPM-US) 指出,今年上半年併購交易金額達 2.2 兆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 27%,創 2022 年來新高。大型交易推動成長,百億美元以上交易年增 57%,10 億美元以上交易增加 72% 創 20 年新高,顯示「夏日淡季」已成過去式。
台股新聞
中華信評今 (7) 日發布「2025 年台灣年中信用展望」報告,第一季科技業帶動經濟成長表現強勁,第二季受惠急單效應,因此,標普將全年 GDP 成長率預測值由 2.4% 上調至 3.3%,新台幣匯率相較去年底呈現升值趨勢,但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及全球因應措施不確定性持續為台灣經濟前景帶來壓力。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2 日) 表示,將再裁撤約 9,000 名員工,影響範圍涵蓋不同團隊、地區與職級,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不到 4%。此舉發生在該公司 2026 會計年度的第二天,符合微軟歷來在新財年啟動組織重整的慣例。微軟在聲明中表示,公司正推動必要的組織調整,以因應當前充滿變動的市場環境,並協助團隊與公司在未來取得成功。
台灣政經
2024 年台灣全年出口規模達 4732 至 4744 億美元,創下歷年次高,其中與 AI 相關的電子資通訊產品就占了總出口比重的 68%,顯見科技業對台灣總體經濟影響甚鉅。據調查科技業面對缺工問題的評分高達 6.45 分,高居所有產業之冠,目前除經濟部致力於培養 20 萬 AI 人才,與大學合作培養 AI 新秀,國發會也規劃「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攬才,專家則認為應該向下紮根到高中階段,並有公立高中申設「AI 科技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