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meta





    2025-07-22
  • 美股雷達

    YouTube 近期針對其「合作夥伴計畫」(YPP) 的獲利準則進行重要澄清,目的在於打擊「大量生產」及「重複性內容」,並將其重新命名為「不真實內容」,這項更新於 2025 年 7 月 15 日生效。YouTube 創作者聯絡員 Rene Ritchie 和 TeamYouTube 社群經理 Carlos 強調,這是一項「微幅更新」,旨在更好地識別現今的「不真實內容」樣貌。






  • 2025-07-15
  • 美股雷達

    Meta (META-US) 正在醞釀一場重大轉變,準備徹底拋棄其長期以來的開源路線。Meta 執行長祖克柏甫宣布將投資數千億美元建造超級運算集群,最新成立的「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內部便進行關鍵討論,決定是否將其最強大的 AI 模型 Behemoth 從開源轉為閉源。






  • 2025-07-10
  • 據《The Information》報導,Meta Platforms(META-US) 一名研究科學家在一篇內部文章中嚴厲批評該公司人工智慧 (AI) 部門的文化,且該文已在公司內部廣為流傳。這位名叫 Tijmen Blankevoort 的研究員已從 Meta 辭職。






  • 2025-07-08
  • 美股雷達

    隨著人工智慧 (AI) 菁英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蘋果 (AAPL-US) AI 業務失去了一位關鍵人物。《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Meta (META-US) 已成功挖角曾領導蘋果基礎模型團隊的傑出工程師 Ruoming Pang。雖然 Pang 在 Meta 的新職位尚未披露,但消息人士稱,他將為 Meta 最先進的模型開發工作做出貢獻。






  • 2025-07-04
  • 美股雷達

    2025 年,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表現不如預期,主要受到蘋果 (AAPL-US)、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 和特斯拉 (TSLA-US) 的影響。這三家科技巨頭的疲弱表現使該指數的增長受到壓制,儘管今年 S&P 500 已經上漲了約 5%,如果沒有這三家公司拖累,指數本應再高出兩個百分點。






  • 2025-06-27
  • 港股

    小米於 6 月 26 日晚間在「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隆重宣布推出旗下首款 AI 眼鏡,定價 1999 元人民幣起。陸媒《界面新聞》報導稱,這款價格比 Meta 熱銷的 Ray-Ban(約合人民幣 2143 元) 便宜約 150 元的眼鏡,被雷軍定位為「面向下個世代的個人智能設備」,支援語音通話、拍照錄影,透過語音和觸控操作,但不包含顯示功能。






  • 2025-06-26
  • 美股雷達

    Meta (META-US) 周三在一樁涉及其 Llama 人工智慧 (AI) 模型的重大版權訴訟中勝訴,打敗代表 13 位作者的原告方。但法官明確表示,他的判決僅限於此案。美國地區法官 Vince Chhabria 支持 Meta 的論點,認為該公司使用書籍來訓練其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行為受到美國版權法合理使用原則的保護。






  • 2025-06-17
  • 美股雷達

    TikTok 在美國再次面臨被禁的邊緣。其母公司字節跳動被要求在 6 月 19 日前達成協議,出售這款短影音應用程式,否則將被迫關閉其服務,這將直接影響其在美國的 1.7 億用戶。美國總統川普此前曾暗示,他樂意第三次延長出售期限。這一應用程式在今年 1 月曾短暫下線,但川普隨後將截止日期推遲到 4 月,以利出售談判的持續進行。






  • 2025-06-13
  • 美股雷達

    年僅 28 歲的 AI 基礎設施巨頭 Scale AI 創辦人兼 CEO Alexandr Wang,週五 (13 日) 正式宣布離職並加盟科技巨頭 Meta(META-US) 。這項人事異動不僅伴隨著 Meta 高達 150 億美元的巨額戰略投資,更被視為可能徹底顛覆全球 AI 競賽格局的里程碑事件。






  • 2025-05-30
  • 美股雷達

    《Business Insider》28 日報導,根據媒體獲得的一份內部通信顯示,Meta (META-US) 將擴大其零售業務,正計劃開設實體零售店並招聘員工,其策略可能會模仿蘋果的零售模式。目前,Meta 僅有一家實體零售店,即 2022 年在加州伯林蓋姆開設的 Meta Store,顧客可以在這裡體驗 Meta 的硬體產品,包括 Meta Quest 虛擬現實頭盔和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類似於蘋果在全球擁有超過 500 家零售店的做法。






  • 2025-05-29
  • 美股雷達

    Meta 執行長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周三 (28 日) 在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在公司旗下所有應用程式系列內,Meta 的人工智慧助理每月活躍用戶已達 10 億。祖克柏表示:「今年的重點是深化用戶體驗,使 Meta AI 成為領先的個人人工智慧平台,重點關注個性化、語音對話和娛樂功能。






  • 2025-04-28
  • 美股雷達

    科技巨頭 Meta(META-US)  和 Alphabet (Google 母公司)(GOOGL-US) 上周在同一棟美國聯邦法院大樓的不同法庭中,於反壟斷審判連遭重創,凸顯出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罕見地就懲罰這些公司達成了跨黨派共識。這一努力橫跨了川普和拜登兩任政府,並延續至川普的新任期。






  • 2025-04-23
  • 美股雷達

    據《CNBC》報導,Meta(META-US) 的核心線上廣告業務今年可能因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祭出強硬關稅政策,導致當地零售商廣告支出減少,而面臨高達 70 億美元的打擊。根據 MoffettNathanson 周二 (22 日) 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美中貿易爭端導致與中國有關的零售商,例如 Temu 和 Shein,可能大幅削減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的廣告預算,進而衝擊 Meta 的收入。






  • 2025-03-27
  • 美股雷達

    一份由 TD Cowen 發布的報告指出,微軟 (MSFT-US) 正在縮減其資料中心擴張計畫,此消息震盪了美國 AI 概念股。報告顯示,由於電腦叢集供應過剩,微軟已放棄在美國和歐洲總計耗電達 2GW 的新資料中心項目。 受此消息影響,美股晶片股普遍下跌,費城半導體指數 (SOX-US) 收跌約 3.3%,輝達 (NVDA-US) 股價下跌超過 5.7%,領跌科技七巨頭,而美超微電腦 (SMCI-US) 的跌幅更接近 8.9%。






  • 2025-03-20
  • 美股雷達

    《CNBC》報導,美國德拉瓦州州長立法者正辯論一項將改變該州公司法的法案,並於 2 月時邀請 Meta(META-US) 公司秘書和政策主管參加緊急會議,主要是因為 1 月下旬時 Meta 據悉也考慮效仿馬斯克出走德拉瓦州。馬斯克將特斯拉 (TSLA-US) 搬遷至其他州份註冊,提前應對該州《SB 21》法案,因該法案可能會影響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法律責任。






  • 美股雷達

    據《路透》報導,輝達 (Nvidia)(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三 (19 日) 表示,來自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約 360 萬顆旗艦級 Blackwell 晶片訂單的需求「未充分反映」實際需求,因為其中並未包括重要客戶 Meta(META-US) 的訂單。






  • 2025-03-13
  • 美股雷達

    Meta (META-US) 正開始小規模部署測試其自主設計的 AI 訓練晶片,該晶片專為處理 AI 工作負載而設計。先前,Meta 也有部署客製化 AI 晶片的經驗,但那些晶片僅用於運行模型,而非訓練模型。據路透社周二 (11 日) 報導,Meta 已開始小規模部署測試其自主設計的 AI 訓練晶片,該晶片由台積電 (2330-TW) 負責製造,計劃在初步測試成功後擴大生產規模。






  • 2025-02-27
  • 美股雷達

    根據《Information》報導,Instagram 執行長 Adam Mosseri 本周向員工表示,公司正考慮推出一款獨立的短片應用程式 (app),專門播放其短片功能 Reels,趁著 TikTok 在美國前景未朗之際,以類似的滾動短片體驗取而代之。






  • 2025-02-25
  • 美股雷達

    AI 大模型競賽愈發白熱化,下半場將聚焦推理與數據。投資公司 Atreides Management 合夥人兼資長貝克(Gavin Baker)在社群平台 X 發文分析了當前 AI 產業格局的變化,再度獲得馬斯克點讚。Baker 指出,隨著數據成為競爭的核心,無法獲得獨特且有價值的數據的前沿模型正在迅速貶值。






  • 2025-02-19
  • 美股雷達

    據《路透》報導,前 OpenAI 技術長 Mira Murati 周二 (18 日) 創立 AI 新創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Lab,並從 OpenAI、Meta(META-US) 和 Mistral 等競爭對手挖角約 30 名頂尖研究員與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