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預算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20) 日出席僑委會舉辦的僑務委員會議開幕時表示,目前全球受地緣政治緊張影響,台灣也正積極強化國防力量,明 (2026) 年度國防預算將達 GDP(國內生產毛額)3.32%,除了強化國防,也是為了經濟持續安穩發展,未來世界的國防工業生態鏈,台灣一定要占有一席之地。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三 (15 日) 報導,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利斯表示,德國計劃在未來數年投資 100 億歐元 (約 116 億美元) 用於軍用無人機,以因應俄羅斯日益加劇的威脅,保護歐洲和北約領空。皮斯托利斯對北約秘書長呂特 (Mark Rutte) 提出的無人機防禦計畫表示歡迎,並強調:「德國當然也會在這方面做出顯著貢獻。
台股新聞
總統賴清德於今 (2025) 年國慶演說上,首提「台灣之盾」,也強調明年度台灣國防預算,將超過 GDP 的 3%,於 2030 年前達到 GDP 的 5%,也讓多檔軍工股今 (13) 日多檔無畏大盤重挫翻紅,軍用功率放大器 (PA) 廠全訊 (5222-TW) 股價強勁上揚,盤中漲幅一度逾 8.39%。
台股新聞
國防部預計斥資 500 億元預算採購無人機,激勵國防軍工股近期股價狂飆,其中,長榮航太 (2645-TW) 本周股價一度衝破 200 元整數大關,最高來到 222.5 元,再創歷史新猷,周線已連 8 紅。據國防部的採購計畫,2026-2027 年間將大幅購置無人機,儘管細節尚未完整公告,但法人認為,長榮航太已於 2024 年取得國防部艦載型監偵無人機專案,考量長榮航太有實際出貨並實裝艦載型無人機專案經驗,且國防採購標案採最有利標,有望在後續標案競爭中更具優勢。
國際政經
外媒披露,在中國九三閱兵典禮幾天前,美國和台灣的國防官員上周在阿拉斯加舉行秘密會談。據悉,美方出席的是五角大廈印太事務最高官員羅耶爾(Jedidiah Royal),台灣則是時任國安會副秘書長的徐斯儉。徐斯儉已轉任國安諮詢委員,被外界視為有可能出任下一任駐美代表。
台股新聞
國防軍備預計 2026-2032 年採購額高達 1.3 兆元,其中,國艦國造訂單將先發酵,法人分析,龍德造船 (6753-TW) 於第四季將開出新產能,可生產 100 公尺以上中型船隻,看好將是主要受惠者之一。法人分析,無人機方面,有軍用商規、軍用軍規和美製無人機採購需求,市場規模達 4000 億元,其中軍用商規市場估明後年可達 725 億元,未來每年可望達 500 億元。
台灣政經
賴清德總統今 (22) 日前往宜蘭勗勉海軍一六八艦隊時表示,明年度國防預算占全國 GDP 3.32%,也可望在 2030 年前,比照北大西洋公約的標準,達到 GDP 5%,並持續支持國防自主,讓台灣的軍工產業強化國防,達成永續雙贏,期勉國軍成為一支「有榮耀、有紀律、有戰力」的鋼鐵勁旅。
台股新聞
行政院昨 (21) 日通過明 (2026) 年度國防預算編列以 9,495 億元拍板定案,預算占全國 GDP 首度超過 3.2%,今 (22) 日盤面上包括雷虎 (8033-TW) 漲停、漢翔 (2634-TW) 一度漲 8% 率先表態上揚。
台股新聞
受普發現金 1 萬元、新版財劃法等變數影響,行政院會今 (21) 日討論「115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時,未包含軍公教調薪方案,國防預算則是加計特別預算下,總計 9,495 億元創新高。產業界表示,調薪好處多,但政院可能考量財政支出太大思考,後續仍可透過釋憲解決,至於國防預算創高,增加自我保衛能力也算合理的編列。
台灣政經
「115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於今(21)日在行政院會通過。行政院長卓榮泰於院會後親自召開記者會,向國人說明總預算案編製情形,以及十大亮點,其中 115 年度歲入編列 2 兆 8,623 億元,較今(114)年大幅減少 3,025 億元;歲出編列 3 兆 350 億元,較今年增加 1,100 億元。
台股新聞
總統賴清德宣示明年國防預算將達國內 GDP 的 3% 以上,除了年度預算外,國防部研議推軍購特別預算,規模可達台幣 7 千億元以上,加上國防部即將採購近 5 萬架無人機及 9 月台北航太展登場。激勵全訊 (5222-TW) 本周成交量較前周增 3 倍近 9,000 張,周漲 10.93%,以 137 元作收,站上所有均線。
台股新聞
總統賴清德今 (5) 日表示,明年國防預算將達到 GDP 3% 以上的目標,以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陶玻股和成 (1810-TW) 受惠於政府持續釋出軍備採購預算、加上國際衝突不斷,被市場視為「軍購概念股」,和成近日股價表現強勁,今日在外資連 4 買 2,552 張加持下,成交量爆量 1 萬張,連收 3 日紅 K,股價收 18.15 元創波段新高。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5) 日接見「英國前首相強生 (Boris Johnson 訪團)」,賴清德除了感謝強生和英國在 2021 年擔任「七大工業國集團」(G7) 輪值主席國時,在 G7 領袖峰會聯合公報上,首度提及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總統府表示,強生向賴清德為台灣提出的政策方向表達敬意,並認同五大信賴產業及增加國防預算至 GDP 3% 的主張。
國際政經
德國正計畫大幅提高國防預算,以應對來自俄羅斯的日益增長威脅,並響應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據政府消息人士周一 (23 日) 表示,德國將在未來 5 年內,將國防開支從今年的 GDP 約 2.4% 提升至 GDP 的 3.5%,這不僅符合北約新的核心軍事支出目標,更是歐洲最大經濟體為實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德國和歐洲必須能夠保障自身安全」,所採取的關鍵一步。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17) 日前往台中「陸軍砲兵第 58 指揮部」,視導部隊操演發射車操作及聽取任務簡報。賴清德在慰勉官兵辛勞時表示,政府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改善國軍福利待遇,也強調政府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編列並爭取更多的國防預算,保障國家安全,敬請國會不分朝野都能支持。
國際政經
隨著歐洲調整國防政策,並在安全與供應鏈領域承擔更大責任,一向強調財政緊縮與債務控制的歐盟,正準備放寬對成員國的財政約束。專家認為,此舉可望帶動歐洲經濟成長。作為「重整歐洲」(ReArm Europe)計畫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提議,在未來四年內,放寬《穩定與成長公約》的債務與赤字規則,為成員國創造 6,500 億歐元的額外財政空間。
國際政經
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就白宮爭吵事件向川普致信道歉之際,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呼籲歐洲國家放棄對美國和俄羅斯的幻想,必須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范德賴恩 11 日在歐洲議會大會表示,「冷戰結束後,有些人認為俄羅斯可以融入歐洲的經濟和安全架構,其他人則希望我們能夠無限期地依賴美國的全面保護…… 幻想時代已經結束,歐洲需要為自己的國防承擔起更多責任。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6 日)表示,北約(NATO)國家仍未支付足夠費用,如果北約國家不付錢,美國就不會防禦。川普此前威脅稱,如果美國盟友的防務支出未達標,美國絕對可能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增加軍費,是川普從第一個任期就一直要求歐洲做的事情,而且要求從最初的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2% 這一「北約基線」大幅提升到近幾個月頻繁提到的 5%。
國際政經
《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政府要求五角大廈及軍方提出削減開支方案,要在未來 5 年內每年削減 8% 的國防預算。分析指出,浙江可能會重塑美國未來幾十年的軍事實力和戰備狀態。美國國防部證實這項消息,軍方將在審查前總統拜登政府起草的預算後,制定一份可能節省開支的清單,將 2026 財年的支出預算削減 8%,總額約為 500 億美元,並將這些資金用於政策框架下的優先事項。
國際政經
日本首相石破茂內閣於周五 (27 日) 批准了下一財政年度創紀錄的 7300 億美元預算,由於稅收創紀錄,將新債券發行量限制在 17 年來的最低水準。然而,石破茂領導的少數政府面臨著與反對黨的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以爭取明年初在議會通過預算,這可能會損害他在民調中本已疲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