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改風波令中國出口雪上加霜 龍頭企業各顯其能變招禦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17 11:00
(圖:AFP)
對眾多中國出口企業來講,8/11 匯改帶來的人民幣一次性貶值本應是件好事,因為這應該增強中國出口的價格競爭力。但事實遠非如此。
接踵而來的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及難以消退的貶值預期,再加上眾多非美元貨幣的大幅貶值和動盪,給原本就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舉步維艱的中國出口商雪上加霜。
過去一周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和 TCL 集團高層對彭博表示,當前企業面臨海外訂單短期化,外匯對沖複雜化的問題。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也加大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令海外業務遇冷。由此,企業正在調整財務規劃,並調整海外策略。
「匯率的波動比較大,對客戶來說訂單周期會縮短、批量會減少,他也會考慮匯率風險可能給他帶來的損失;以前訂單可能下的比較長、金額比較大,現在可能會分拆,那會帶來一些運作上的不利,」 中國最大的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副總裁袁利群在北京接受專訪時表示。她同時任美的財務公司的董事長。
袁利群表示,人民幣匯率要有一個合理的、相對可預見的區間,若「大起大落」則對企業挑戰巨大。 「像 8/11 就是很大的變化,有點超出心理的預期。」
去年八月 11 日匯改當天,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貶值 1.8%,下半年在動盪走勢中進一步走貶,全年貶 4.5%,為 21 年來最大。儘管中國央行不斷重申人民幣無持續貶值的基礎,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至 25 年來最慢,資本外流加劇和美國進入升息周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上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難以消退。
彭博收集的 44 名外匯策略師對人民幣匯率預測顯示,今年底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的預測中值為 6.78,與目前的 6.51 左右的水平仍有近 4% 的貶值 空間。大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北京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過去幾年人民幣對外大幅升值,有進一步貶值空間。
雖然人民幣去年兌美元小幅貶值,國際清算銀行匯總的指數顯示,人民幣對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 2015 年保持連續第六年升值。
雪上加霜
中國的出口去年全年有 10 個月同比下降,今年二月按美元計價的出口更是同比萎縮 25.4%,自一月份的跌幅翻番。出口企業面臨需求國匯率大幅貶值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其他製造國貨幣走弱帶來的產品價格競爭、以及中國國內生產成本不斷走高等各方面沖擊。
彭博數據顯示,美的 2015 年主營業務收入估計同比成長 1.5% 至 1435.7 億元,相比前兩年 18% 左右的年成長大幅放緩。美的在深交所的股價也從去年五月底 40 元以上的歷史高位回落近三分之一。
「不斷貶值的其他製造國貨幣一直在侵蝕中國企業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增加中國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壓力,」 袁利群稱。美的去年海外營收達 85 億美金,占整體收入 38%。
另外,美的海外生產基地去年也因所在國匯率貶值、融資成本上升受到多方面負面影響:當地貨幣的貶值令公司初始投資和分紅折算縮水,承受匯兌損失;海外生產基地資金需求大,但所在國獲取資金成本高,金額不能滿足需求;海外出口銷售貨幣的貶值帶來銷售收入和利潤折算減少。
美的提供的資料顯示,公司在 6 個國家建立了 7 個生產直銷基地,海外營收的主要貨幣有 20 多種,其中不乏巴西里耳、阿根廷披索和印度盧比等貶值幅度大的新興市場貨幣。
外銷占總收入近半壁江山的 TCL 集團收入在急劇放緩。據 TCL 董事長李東生介紹,公司去年銷售收入 1045 億元。根據這一數字以及公司上年財報計算,去年營收同比成長 3.2%,為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慢,並較公司 2010-2014 年間 18% 左右的的年均成長率大幅下降。在深交所上市的 TCL 股票較去年六月的歷史高點已經腰斬,周三每股報 3.83 元。
訂單短期化、對沖複雜化
和美的情況類似,以生產彩電、手機與液晶面板為主的 TCL 也面臨訂單短期化的問題。
李東生在北京接受專訪時稱,去年下半年開始,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公司在歐美市場比較難接到長期訂單,增加了財務成本。他表示,以前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公司的客戶一般會因匯率有利而簽下一年的訂單, 而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情況顛倒了,訂單縮短至兩、三個月。
袁利群表示,去年眾多非美元貨幣的大幅貶值和波動也是造成美的客戶訂單短期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彭博數據顯示,去年拉丁美洲多個國家貨幣兌美元出現大幅貶值,其中巴西和阿根廷貨幣貶值幅度分別達 33% 和 35%。
那麼是否就此加大匯率對沖力度呢? 袁利群介紹,美的從2009年來就開始對匯率風險進行以鎖定成本和利潤的對沖操作,但是隨著人民幣波動的增強,公司在對沖方面更加審慎,將公司外匯衍生品敞口從 2014 年前的幾十億美元縮減逾八成,而對沖周期也由原來的按年規劃細化至每月測算。
「之前做的比較多是因為人民幣走勢比較確定,幾乎是單邊上升的通道,比較可以預見。但實際上這種現象隨著匯率市場化不可能再次出現。」 袁利群補充說,由於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大增,公司不再 對未確認的海外訂單進行衍生品對沖,而只對確認的訂單進行套保,比例一般為風險敞口的 50%。
李東生表示,TCL 仍對其外匯敞口做遠期對沖,但是規模受限於匯市波動加大。公司「會做遠期的外匯對沖,但是又不敢做太大,看不太准。我確定訂單之後,我就做等額對沖,不用對沖工具去套利,只用來做鎖定風險。」
中國開發商綠地香港上周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其已訂立框架遠期外匯合約,以對沖人民幣兌美元的貨幣風險,本金為 1 億美元。中銀香港的分析師稱,中國多數開發商還未對沖外匯敞口,主因成本很高。
調整策略
在未來強美元的預期下,減少外幣債務敞口成為眾多企業的應對策略首選。根據彭博匯總的數據,中國的企業今年已經提前贖回 17.3 億美元海外債券,大大高於去年同期的 2600 萬美元。
據李東生介紹,去年八月前 TCL 有一部分短期美元負債,後來已經清掉,目前基本是人民幣負債及一部分長期的固定資產投資是美元負債,未來將維持這一結構、不增加美元負債。美的更是自 2014 年初即開始縮減外幣債務敞口,至去年八月已減少至「非常低的額度」。
針對部分出口結算貨幣偏弱,美的積極和客戶進行談判,試圖將弱勢結算貨幣切換到美元等強勢貨幣。袁利群稱,對一些重要的客戶,公司在積極推進使用人民幣結算。在對外投資和併購時,公司首先考慮匹配交易資產分紅、派現幣種,以避免貨幣錯配帶來的風險。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