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我們正在邁向失業的未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20 08:22


世界銀行資訊與通信技術業務經理randeep sudan認為,不論我們是否將面臨充斥著失業的未來構成的威脅,在破壞性的技術創新時代,就業和技能的未來無疑都會面臨挑戰。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從人力車到蒸汽機,從小汽車到“新視野號”——能夠傳輸高清晰度冥王星及其衛星照片的星際太空探測器,從算盤到萬億次級超級計算機,我們走過了漫長路程,才成功地與技術“約會”。


當前,創新正迅速推動技術變革,我們也生活在一個永遠充斥著技術變革的世界。

1965年,英特爾[微博]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作出如下假設:整合電路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后來人們將這一假設稱為摩爾定律。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該定律的分支體系所起的作用幾乎不容忽視。目前,人們能夠以更低成本更便捷地獲得資訊。當今的勞動力已全球化,同時只有少數幾個領域仍未被技術觸及。

然而,無所不在且日新月異的資訊通信技術,使得人們擔憂其會使更多工人下崗,並且有可能拉大貧富差距。技術發展和人工智慧正在快速重新構建我們所在社會的傳統架構。

就業與自動化

在多個領域,計算機正在接管傳統工作,如醫療放射學領域即是一例,該領域工作人員需要多年的廣泛學習,才能掌握相關技能。

諸如bdfocal point公司生產的成像系統等系統能夠以比人類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準確率解讀醫學圖像,找出腫瘤等異常問題,

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進步,智慧型互動式語音應答系統得以建立。該系統可取代傳統的呼叫中心和呼叫人員,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ip soft公司聲稱,其具有認知能力的機器人亞美莉亞能夠與呼叫中心人員一同工作,也能夠像人一樣學習並理解有關內容。

為保持競爭力,諸如富士康科技集團等中國制造企業計劃用機器人取代120萬名工人。

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不斷上漲的勞動力工資,已對包括nike公司在內的很多公司的利潤造成負面影響。這些公司已著手研究備選方案,用資本替代勞動力。

無人駕駛汽車的興起有可能對人類就業產生重大影響。據一項研究測算,今後10-15年,因汽車自動化減少的工作崗位將達到1000萬個。

逐步使用無人駕駛汽車,有可能對汽車保險市場、汽車金融市場、停車業以及對上述三種服務的需求受到遏制的汽車售貨服務市場等配套行業產生多米諾效應。

雖然工作崗位因自動化而減少,但持相反觀點的反對人士認為,伴隨著技術進步,也出現了一些新工種。

他們認為,自動化帶來的生產率提高和成本降低有助於重建企業的經濟競爭力,也有助於民眾以更低成本獲得服務,而成本降低可增加消費者的儲蓄,增加消費支出,進而增加消費品市場上的就業機會。

技術與創新提高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繁榮程度。菲律賓和印度現已成為主要的全球外包服務中心,其用工人數達數十萬人。

諸如肯尼亞的m-pesa等手機支付系統引發了有利於普通大眾的銀行業革命,同時諸如路透社市場信號燈等簡訊服務系統,通過向農戶提供市場價格、天氣和農作物等方面的資訊,提高了印度農業生產率。

自動化導致工資差距不斷拉大

技術推動了生產率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就業增加,工人工資增長,繁榮程度提高。

然而,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個奇怪的現象如幽靈般纏繞著美國勞動力市場。

工人平均工資於1973年達到最高值,但此后幾十年中持續下滑(盡管因通脹原因而所有上調)。

盡管1948年至1973年間,私營部門普通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與工資之間的相互聯系似乎相當緊密,但1973年后這一聯系逐年漸行漸遠,這表明財富更多地集中在企業主和投資者手中,而非普通產業工人手中(參見下文圖1)。

圖1
圖1

此外,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工人收入占美國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出現驟降(如下文圖2所示)。

圖2
圖2

圖2資料來源:fred、東亞銀行、quartz

在為解釋上述現象而提出的幾種理論中,資訊技術和自動化所發揮的主導作用當然不能被忽視。

在其撰寫的《機器人的興起:技術與充斥失業的未來構成的威脅》一書中指出,資訊技術的出現取代了工人,而非提高了其價值,導致兩類工人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一類擁有適應結構性技術轉型的技能,另一類則不具備這些技能。

機器人基本上已被視為機器,它們能夠承擔日常、重復性且不需要認知能力的工作。不過,機器已然在復制人的能力。

人工智慧、靈巧以及三位機器視角(其原型可追溯到nintendo wii遊戲機)的結合,使得industrial perception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具備了認知能力、移動能力以及按復雜順序擺放若干盒子的能力——這是人的一項技能,以前從未被仿效過。該公司總部設於美國加州帕羅奧圖市,現已被谷歌[微博]公司收購。

2012年,亞馬遜公司收購了kivasystems公司——一家倉庫機器人生產公司,其生產的具備自主能力的機器人可在大型倉庫中搬運貨物。亞馬遜公司也在測試用於交付貨物的無人駕駛飛機

不論我們是否將面臨充斥著失業的未來構成的威脅,在破壞性的技術創新時代,就業和技能的未來無疑都會面臨挑戰。

這些趨勢要求政府部門立即采取行動,使工種與技能相匹配,從而確保人人共用經濟繁榮並享有平等機會。

本文作者:randeep sudan為世界銀行資訊與通信技術業務經理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