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遞業反內捲 廣東、浙江地區率先漲價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當局 7 月明確提出要治理產業「內捲式競爭」,而廣東、浙江等電商重鎮的快遞公司率先響應,8 月起對電商客戶進行了價格調整,預示著快遞產業的生態可能迎來轉變。

中國快遞產業近年的惡性價格戰導致利潤被嚴重壓縮,甚至出現「0.8 元發全國」(人民幣,下同) 的極端情況,這種「以價換量」的模式被多數業者認為難以持續。
據調查,此次快遞費調整主要集中在廣東等地區,每件調漲幅度在 0.3 元至 0.7 元之間,並設定了每單 1.4 元的底線價。儘管單件漲幅看似不大,但對單量龐大的電商商家而言,成本壓力卻相當顯著。
一位廣東商家透露,快遞費每單僅上漲幾毛錢,每月卻可能增加至少 3 萬元的額外支出,這筆成本難以透過商品漲價轉嫁給消費者,因為電商平台的搜尋和曝光機制與價格息息相關,隨意漲價可能影響銷量。
這波漲價潮主要影響以「通達系」為代表的加盟快遞企業,長期以來的價格戰導致其單票利潤微薄。以順豐為例,即使採用直營模式,單票利潤也僅約 0.63 元。業內普遍認為,快遞業若想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從低價競爭轉向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
然而,漲價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許多人擔心,快遞成本的上漲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消費者卻不一定能享受到相對應的服務品質提升。對於漲價能否在末端真正落實到位,業界也持觀望態度。
部分專家指出,在產業同質化競爭本質未改變的情況下,即便短期內漲價成功,價格戰仍有可能在監管鬆懈後捲土重來。
儘管挑戰重重,此次漲價仍被視為一個積極訊號,表明快遞產業正試圖回歸良性發展。長期來看,此舉有利於那些不涉足惡性價格戰、注重技術研發和服務品質的頭部快遞企業,因為它們有更大的空間去提升解決方案能力,從而獲得更穩固的市場地位。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