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大摩:企業關稅對策已近極限 通膨衝擊與招募縮水恐來臨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當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攻勢時,經濟學家就警告過通膨將因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而飆升。雖然企業採取了一系列對策,延後衝擊,但如今關稅帶動的漲價跡象已浮現。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警告,全面性的通膨衝擊即將到來,迫使企業重新考量招募與支出計畫。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摩根士丹利警告全面性通膨衝擊即將到來(圖:Shutterstock)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近期的通膨數據顯示,隨著關稅開始傳導,商品價格正逐漸上升,等同於對消費與生產徵收新稅,」並強調成本壓力正日益擠壓企業利潤。


美國進口商品的平均有效關稅率在 6 月為 8.9%,遠低於預期的 16%,這主要歸因於貿易轉向、庫存管理及延後實施等因素。但摩根士丹利預期,隨著中國出口占比回升,以及取消小額免稅 (de minimis) 政策對消費品產生影響,關稅率將在 7 月與 8 月顯著升高。

終端消費品受關稅打擊最重:6 月服裝品項關稅達 24%,其次為家具 16.1%,汽車 15.8%。同時,製造商在鋼鐵、化學品、電子零件等原料上的成本也攀升,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各環節的通膨。

為減輕關稅影響,企業採取了多種策略:重塑供應鏈,採取「中國 + 1」或近岸外包模式; 在關稅生效前提前囤貨;透過選擇性漲價、與供應商重新協商,以及自行吸收部分利潤來分攤成本。

例如蘋果 (AAPL-US) 就計劃 2026 年前,將更多銷往美國的產品組裝轉移至印度和越南,以降低對中國關稅的曝險。

同時,聯準會 (Fed) 的調查顯示,許多企業開始謹慎提價,測試消費者的反應,並在持續的貿易不確定性下延後招募或投資。7 月的褐皮書 (Beige Book) 也反映此現象,報告中普遍提到關稅驅動的成本壓力、價格飆升,以及因提前出貨與加稅後效應造成的銷售波動。

區域差異也日益明顯:製造業重鎮區報告了投入成本上升與利潤壓力;南部州觀察到供應鏈轉移;農業區則因全球貿易緊張而面臨出口挑戰。

經濟學家指出,商品通膨的早期跡象可能在未來數月加速,加深企業成本壓力,並導致 2025 下半年勞動市場降溫。

然而,雖然勞動市場降溫常被視為降息理由,摩根士丹利認為這不足以說服聯準會,因為通膨仍將是貨幣政策的主要驅動因素。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 Podcast 中強調,「我們的基準預測是,聯準會今年將維持利率不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