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在AI驅動下面臨貿易順差與市場挑戰,科技股信心動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灣經濟強勁表現背後:AI驅動下的貿易順差與市場挑戰並存
中央銀行公布第二季國際收支帳顯示經常帳順差達362.3億美元,創下單季新高,主要受益於AI產品需求推動的商品貿易順差[1]。信立 (4303-TW) 處分世紀 (5314-TW) 股票獲利2.46億元,顯示其資產活化策略成效顯著,且公司營收年增幅高達384.65%[2]。這些數據反映出台灣在全球AI科技浪潮中的強勁表現,也顯示企業在市場變化中靈活調整策略以維持成長動能,未來將持續吸引外資關注。
今日台股重挫728點,外資賣超626億元,顯示市場情緒低迷,尤其台積電 (2330-TW)(TSM-US)的提款達371億元,反映出外資對科技股的信心動搖。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在推動無人艦隊的過程中遭遇多起測試事故,顯示其在應對中國威脅的戰略上面臨挑戰,尤其在軟體安全與成本控制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這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軍事科技的發展趨勢[3][4]。
台達電 (2308-TW) 認為明年工業自動化市場將隨著庫存去化及美國製造趨勢復甦,帶動自動化需求增長,尤其是AI相關應用的強勁需求[5]。此外,星展銀行推出的零手續費跨境支付服務「DBS Remit」自上線以來用戶增長7.2倍,顯示市場對高效低成本支付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預計2024年台灣非現金支付總額將達8.3兆台幣[6]。這些趨勢顯示,隨著科技進步及市場需求變化,企業在自動化及支付領域的創新將成為未來成長的關鍵動力。
華碩 (2357-TW) 在2025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上展示其機器手臂咖啡機,已成功部署於新加坡樟宜機場及日本百貨公司,顯示其AI視覺辨識技術在智慧物聯網的應用潛力[7]。同時,廣運 (6125-TW) 與德國 NEURA Robotics 簽署策略聯盟,計劃結合雙方技術優勢,拓展台灣及泰國市場的機器人應用,並提升自動化能力以降低人工需求[8]。這些動作反映出台灣企業在全球智慧製造及自動化領域的積極布局,並預示著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需持續創新以維持競爭優勢。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