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可供應鏈遭遇挑戰,美股降息預期推動台股創新高吸引外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可可供應鏈遭遇挑戰,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推動股市上漲,台股創新高並吸引大量外資
象牙海岸可可研磨量年減31.2%,顯示可可供應鏈面臨嚴重挑戰,主要因可可豆品質不佳及中期收成低迷[1],這將進一步影響全球可可市場的穩定性。聯準會主席鮑爾即將在央行年度會議上發表演說,市場普遍關注將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並密切留意即將公布的就業數據,以評估經濟狀況對利率政策的影響[2]。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當前市場的複雜局勢,投資者需謹慎應對潛在的波動風險。
全球股市因美國聯準會降息及地緣政治緩和而持續上升,尤其是那斯達克指數再創新高,促使股票型ETF上周獲得229.70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中美國市場吸引170.20億美元資金[3]。此外,中國稀土出口在7月強勁復甦,增長69%至6,422噸,顯示貿易戰陰霾逐漸解除,並可能影響美國及歐盟的供應鏈[4]。市場分析師認為,這些因素共同推動風險性資產的吸引力,投資者可考慮全球化配置策略,特別是科技與創新產業的加碼。
中美晶 (5483-TW) 在再生能源領域的表現引人注目,預計今年交易量將達5億度,並在手合約將帶來至少800億元營業額,顯示出其在能源服務業的潛力[5]。同時,鴻海 (2317-TW) 旗下的富智康 (FIH)(02038-HK) 獲得ISO 37001反賄賂管理系統認證,強調誠信與透明運營的重要性,這不僅提升了企業形象,也為未來的業務拓展奠定了基礎[6]。隨著市場對綠色能源及企業治理的重視,這兩家公司在各自領域的策略布局將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台股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報24482.52點,外資持續買超44億元,主要集中於鴻海及群創等權值股,顯示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持續增強[7]。同時,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指出,美國232調查將影響半導體關稅,尤其是矽晶圓的供應鏈調整,預計將有助於降低關稅壓力,並強調公司在全球九國的生產布局將靈活應對市場需求[8]。隨著外資資金流入及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利好,市場對於台股的後市表現持樂觀態度,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和供應鏈調整的背景下,未來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