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面臨高估值與政策不確定性,AI需求助推半導體成長
美光科技 (
MU-US) 近日因AI需求激增及DRAM價格回升,上修2025會計年度第四季財測,營收將達112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為2.85美元,顯示出強勁的市場執行力
[1]。同時,SK海力士 (
SKH-US) 指出專為AI設計的高頻寬記憶體市場將在2030年前年均增長30%,受益於雲端巨頭的穩定需求,顯示出半導體產業在AI熱潮下的強勁成長潛力
[2]。這些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對AI基礎設施的重視,也暗示未來記憶體產品的需求將持續上升,進一步推動相關企業的股價表現。
當前市場面臨美國關稅與債務的雙重壓力,導致長天期美債殖利率可能上升,儘管市場普遍認為聯準會將降息
[3]。隨著美國關稅達到大蕭條以來的最高點,投資者對持久通膨的擔憂加劇,10年期美債殖利率有望攀升至4.30%
[3]。同時,川普政府要求輝達 (
NVDA-US) 與超微 (
AMD-US) 將對中國銷售晶片的15%營收繳交給美國政府,這一新政策引發國際貿易界的震驚,並可能開啟以收費換取出口許可的先例,進一步加深市場對經濟政策合法性的疑慮
[4]。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對長期持債風險的報酬要求上升,顯示出市場對未來經濟走向的高度不確定性。
根據美國銀行的調查,儘管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但91%的基金經理認為美國股票估值過高,並且「美股七巨頭」成為最擁擠的交易策略,顯示出市場對這些大型科技股的過度依賴
[5]。同時,摩根士丹利指出關稅的滯後效應將推升通膨,聯準會在通膨與就業之間面臨兩難,短期內不會降息
[6]。此外,川普對俄烏政策的轉變及對中印的關稅擱置,反映出其短期功利主義的政策取向,可能對國際市場造成深遠影響
[7]。在印度,政府延長電動車補貼計畫至2028年,旨在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顯示出對未來綠色交通的重視
[8]。整體而言,市場在樂觀情緒與潛在風險之間掙扎,未來的經濟走向仍需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