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與科技交織:台灣面對關稅壓力與AI市場成長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貿易與科技動態:台灣應對高關稅壓力,AI市場持續增長
隨著美國對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即將徵收更高關稅,台灣面臨32%關稅的壓力,迫使其代表積極尋求協議或延遲措施[1]。同時,OpenAI的年營收已達120億美元,顯示出AI產業的強勁增長,並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2]。這兩個事件反映出全球貿易與科技領域的動態變化,台灣在面對貿易挑戰的同時,也需把握AI發展的機遇,以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宣布韓國將對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並將90%的利潤歸美國所有,這一舉措不僅將促進雙邊在造船、半導體及充電電池等產業的合作,還將韓國商品的關稅從25%降至15%[3]。此外,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17系列將帶動相關產業的需求,凱基投顧指出今年備貨量可達8000-9000萬支,並指出台積電 (2330-TW)(TSM-US) 將成為主要受益者[4]。這一情況顯示出科技與貿易政策的交互影響,未來市場將持續關注這些動態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根據永慶房屋的最新報告,7月全台房市交易量顯著下降,較6月減少14%,年減42%,特別是南台灣的台南市與高雄市受災影響最為明顯,月減19%[5]。這一情況反映出房市政策調控及銀行資金緊縮對民眾購屋意願的壓制,導致市場觀望氣氛加劇,房價指數也出現下滑,七大都會區的季跌幅介於0.5%至2.7%之間,顯示降價促成交已成為當前市場的主要策略。另一方面,若派拉蒙全球在合併後被剔除出標普500指數,Robinhood Markets或AppLovin有望成為新成員,這兩家公司目前市值分別為910億美元和1220億美元,均為未納入標普500的最大型公司,顯示出市場對於指數成分股的動態調整仍具高度關注[6]。
台股漲勢明顯,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創下5884億元新高,兩年內增長逾1500億元,顯示市場對於投資的信心持續增強,尤其是統一投信和安聯投信貢獻近半[7]。同時,東元與鴻海的換股合作也為市場注入新動能,鴻海將成為東元第二大股東,雙方攜手進軍AI資料中心,預示著未來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8]。儘管面臨半導體調查的不確定性,市場情緒及AI需求的增長仍將為台股提供支撐,顯示出投資者對於未來的樂觀展望。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