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暴漲六成!「數位白銀」以太幣帶旺加密貨幣生態 狂飆過後將走向何方?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在 7 月的加密貨幣市場,以太幣 (ETH) 無疑成為最耀眼的明星,本月最高漲幅超過 60%,罕見地超越龍頭老大比特幣 (BTC) 。若將時間線拉長至今年 4 月,以太幣從最低點已累積上漲近 180%,同期比特幣漲幅僅 65.3%。

作為山寨幣市場的風向標,以太幣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回顧今年 5 月,以太幣曾因三天暴漲 40% 登上抖音熱搜,當時市場普遍預期山寨幣行情即將啟動,但好景不長,從 1800 美元攀升至 2700 美元後,以太幣便陷入長達兩個月的橫盤整理,價格始終徘徊在 2500 美元附近,但比特幣同期卻一路漲破 12 萬美元大關,將許多散戶遠遠甩在身後。
市場對以太幣的特殊關注有著深層原因。雖然比特幣屢創新高,但真正牽動投資者神經的卻是表現平平的以太坊。究其原因,比特幣的高價讓一般投資者望而卻步,而以太幣則被視為能啟動整個山寨幣生態的關鍵。
一個有趣的現像是,當比特幣上漲,社群往往一片沉寂,但以太幣一旦啟動,社群活躍度立刻翻倍。這種差異反映出市場對以太幣的特殊期待,它不僅是投資標的,更是整個幣圈的活力來源。
7 月的市場轉折來得猝不及防。以太幣價格從 2,400 美元一路飆升至 3860 美元,漲幅超過 60%,帶動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全面回升。DeFi 板塊月回報率突破 40%,沉寂多時的 NFT 市場也重獲生機,總市值回升至 60 億美元以上,Cryptopunk 等藍籌項目再現搶購熱潮。
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山寨幣季節指數一度達到 55,意味著在過去 90 天內,市值前百大加密貨幣中有 55 個表現優於比特幣。種種跡象表明,市場期待已久的「山寨季」可能正在臨近。
推動以太幣上漲的因素錯綜複雜。宏觀環境改善、政策利好釋放、機構資金入場及估值修復需求共同構成本輪上漲的基礎,其中資本驅動無疑最為關鍵。
以太幣現貨 ETF 的表現特別亮眼,自 7 月 3 日至 21 日,ETF 連 12 個交易日實現資金淨流入,7 月淨流入量達 35.7 億美元,創下單月最高紀錄。目前所有發行方合計持有 503.8 萬枚以太幣,約佔流通量的 4.32%,其中貝萊德持股高達 246 萬枚,佔比近半,成為以太幣最大的機構持有者,更值得注意的是,貝萊德已向美國證交會 (SEC) 提交以太幣質押申請,展現長期佈局的決心。
除以太幣外,「以太幣金庫」概念也悄悄興起。SharpLink Gaming、BitMine 等機構紛紛效法比特幣儲備策略,大舉囤積以太幣。
數據顯示,目前持有逾 100 枚以太幣的機構已達 59 家,總持股量突破 187 萬枚,價值約 70 億美元,其中 SharpLink Gaming 以 36.08 萬枚的持股位居榜首,甚至超過以太幣基金會的 23.85 萬枚。
不同於傳統比特幣儲備,這些機構更傾向於透過質押獲取穩定收益,而非單純押注價格上漲。這種「持幣生息」的新模式,為機構參與加密貨幣市場提供全新思路。
機構資金大舉湧入的背後,是以太幣日益完善的基本面支撐。宏觀層面,儘管聯準會 (Fed) 本月底維持利率不變,但內部已出現明顯分歧。以沃勒為代表的鴿派主張立即降息,而鮑爾等人則持觀望態度。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將有 1-2 次降息,若鴿派佔上風,寬鬆力道可能進一步加大。
政策方面,美國近期通過的三大加密法案為產業發展掃清障礙,反 CBDC 法案確立加密資產的合法地位,清晰法案為 DeFi 提供監管確定性,穩定幣法案則直接利好相關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穩定幣和 RWA 兩大熱門領域均以以太幣為主要載體,目前以太幣鏈上穩定幣市值佔比高達 50%,RWA 領域佔比更達 58.7%。
儘管前景向好,但投資人對以太幣的擔憂並未消散。價格方面,4000 美元已成為重要心理關卡。歷史數據顯示,以太幣曾在去年 3 月觸及 4,093 美元後大幅回調,去年 12 月逼近 4000 美元後更一路暴跌至 1385 美元。這種「恐高」情緒在數據上得到印證。
根據 Glassnode 監測數據,當以太幣突破 2400 美元後,轉入交易所的數量持續增加,Validatorqueue 數據也顯示,約 51.9 萬枚以太幣 (價值 19.2 億美元) 正式排隊退出質押網絡,這是自今年 1 月最大規模。一般而言,大規模解除質押往往是拋售的前兆。
市場情緒的分化在孫宇晨的操作上反映得特別明顯。這位被稱為「以太幣週期王者」的投資人近期將 16.06 萬枚以太幣 (約 5.18 億美元) 從 HTX 轉入幣安,與其 4 月「無意出售」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但另一方面,法人機構仍在持續加碼。
貝萊德上周五 (18 日) 單日淨流入 16 萬枚以太幣,方舟斥資 1.82 億美元增持 BitMine 股票,SharpLink Gaming 更在一周內增持 2.49 萬枚以太幣。這種「散戶謹慎、機構樂觀」的背離現象,反映出市場參與者對以太幣價值判斷的顯著差異。
專家深入分析後發現,以太幣本輪漲勢跟以往有著本質差異。隨著監管框架逐步明晰,定價權正從加密原生機構轉移到傳統華爾街。儘管有 51.9 萬枚以太幣退出質押,但同時有 35.7 萬枚等待進入,這些新增需求主要來自企業儲備金庫。
Bitwise 首席投資長 Matt Hougan 預測,明年機構和 ETP 將購入價值 200 億美元的以太幣,相當於 533 萬枚,是同期淨增發量的 7 倍之多。
從市場整體來看,中期並不存在實質利空。降息預期、政策支持、資金流入等利多因素依然存在,即便短期出現調整,深度下跌的可能性較低。
但值得警惕的是,若以太幣上漲完全由 ETF 和機構推動,可能會重蹈比特幣「獨漲不帶動」的覆轍。對於期待山寨幣全面爆發的投資人而言,真正的狂歡或許還需耐心等待。
- 上課抽比特幣:現貨交易高手養成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