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緊張加劇:日本支援菲律賓、馬斯克挑戰兩黨制、AI晶片出口受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貿易緊張加劇:日本助菲對抗中國,馬斯克挑戰兩黨制,AI晶片出口受限
日本計劃向菲律賓出口六艘「阿武隈級」巡防艦,以強化雙方在南海對抗中國的防衛能力,顯示出區域安全合作的加強[1]。同時,法國官員呼籲歐盟擴大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土產業,反映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2]。這些動作不僅顯示出各國對中國影響力的擔憂,也暗示著未來國際貿易政策可能出現更多保護主義傾向,進一步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市場動態。
伊朗對以色列的導彈攻擊顯示出其精準打擊能力,已對多處軍事設施造成影響,儘管以色列未公開具體損失,卻反映出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仍在升高[3]。同時,中國在台灣海峽啟用新航線W121,未經台灣協商,引發台方強烈抗議,並質疑其背後的政治意圖,這一行動可能對兩岸及區域安全構成威脅[4]。這些事件不僅加劇了中東與台海的緊張局勢,也使國際社會對未來衝突的可能性保持高度警覺。
馬斯克於社交平台X宣布成立「美國黨」,意在挑戰美國兩黨制,並獲得65.4%民調支持,顯示出對現有政治體系的不滿[5]。然而,成立第三政黨面臨法律和資金挑戰,儘管馬斯克擁有豐富資源,仍需觀察其能否成功[5]。此外,台股因美國即將發布關稅通知而面臨高度震盪,外資期貨淨空單創高,顯示市場對未來走勢的謹慎態度,儘管上周外資仍持續買進台股821億元,主要集中於台積電 (2330-TW)[6],顯示出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仍在,但未來的政策變化可能影響投資策略。
美國對日本商品的關稅問題日益緊迫,雙方談判代表進行了深入協商,若無新協議,關稅將可能上升至35%[7],這將對雙邊貿易造成重大影響。另一方面,生成式AI技術的興起使得台積電 (2330-TW)(TSM-US) 成為AI投資的首選,顯示出科技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和潛力[8]。這些動態不僅影響貿易政策,也重塑了市場投資的焦點,顯示出在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中,科技股仍具備強勁的增長動能。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