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航線引發台灣抗議,馬斯克挑戰兩黨制,AI與半導體市場競爭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新航線引發台灣抗議,馬斯克挑戰美國兩黨制,AI與半導體市場競爭加劇
中國啟用台灣海峽新航線W121,引發台灣政府強烈抗議,指責此舉單方面改變現狀,可能對兩岸及區域安全造成影響[1]。此事件與台灣即將舉行的「漢光演習」重疊,顯示出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另一方面,巴菲特分享的七大投資法則強調長期持有優質資產的重要性,並建議投資人選擇低成本指數基金,專注於簡單原則以應對市場波動[2]。這些法則不僅適用於個人投資者,也反映出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理性與紀律的重要性,因此面對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險,投資者需保持冷靜與耐心。
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以挑戰美國兩黨制,獲得65.4%民調支持,顯示出選民對現有政治體系的不滿[3]。然而,他面臨法律和資金挑戰,未來能否成功仍需觀察。與此同時,台股因美國即將發布關稅通知而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外資期貨淨空單創高,顯示市場對潛在風險的警惕[4]。儘管上周外資仍持續買進台股,主要集中於台積電等權值股,這反映出資金流向的矛盾與市場情緒的複雜性。
美國對日本商品的關稅問題日益緊迫,若無新協議,現行10%關稅將回升至24%,甚至可能上調至35%[5],這對雙邊貿易構成重大挑戰。與此同時,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台積電 (2330-TW)(TSM-US) 成為AI投資的首選,顯示出科技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和潛力[6]。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貿易政策與科技創新之間的相互影響,未來市場需密切關注兩者的發展。
美國政府加強對AI晶片出口的管制,特別針對輝達 (NVDA-US) 等企業,限制其向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出口,以防止高階晶片流入中國,這一政策將進一步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7]。同時,隨著AI算力需求的激增,磷化銦基板的供應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台灣廠商如英特磊 (IET-KY)(4971-TW)、全新 (2455-TW) 和聯亞 (3081-TW) 面臨激烈的搶料競爭,部分廠商已轉向日系或歐系基板以應對供應困境,顯示出市場對InP基板的需求持續上升[8]。供應壓力預計在第四季將有所緩解,但整體市場仍需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政策的變化對產業鏈的影響。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