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面臨供應鏈挑戰與科技競爭,企業策略調整以維持成長動能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市場面臨供應鏈挑戰與科技競爭,企業積極調整策略以維持成長動能
華星光 (4979-TW) 董事長簡惠敏指出,隨著AI技術的普及,數據中心對光通訊速度的需求持續上升,未來將專注於800G/1.6T光通訊產品的開發,並提升垂直整合能力以擴展高效產品及代工業務[1]。同時,華城電機 (1519-TW) 總經理許逸德則強調「台灣+1」模式無法根本解決供應鏈問題,並提出在客戶附近設倉的策略以應對關稅影響,計劃透過合約轉嫁成本及國際擴張來增強市場競爭力[2]。這些策略反映出企業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如何靈活調整以維持成長動能。
美國參議院提議到2028年終止太陽能和風能稅收抵免,導致太陽能類股全面重挫,Enphase Energy (ENPH-US) 下跌17.2%,而Sunrun (RUN-US) 和SolarEdge Technologies (SEDG-US) 更是暴跌超過20%[3]。此法案的推動顯示出對可再生能源補貼的重大改變,可能影響市場信心及未來投資方向。儘管通膨數據顯示降溫,聯準會(Fed)官員仍傾向維持利率不變,以觀察經濟走向,並對通膨風險及就業市場的挑戰保持警惕,顯示出對經濟穩定的重視[4]。這一系列政策動向可能會對市場流動性及資本配置產生深遠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未來的政策走向及其對各行業的影響。
伊朗對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恐懼情緒加劇,導致該國加強對間諜活動的監控,並逮捕多名嫌疑人,顯示出政治緊張與社會焦慮的上升[5]。輝達 (NVDA-US) 在 AI 硬體市場的主導地位愈發明顯,儘管其營收有54%來自四家未具名客戶,這種集中風險可能影響未來收入穩定性,但其股價仍具吸引力,顯示出市場對其長期成長的信心[6]。這兩個事件反映出全球市場在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間的微妙平衡,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相關風險與機會。
騰訊 (00700-HK) 正在積極拓展其歐洲雲端業務,意圖挑戰亞馬遜 (AMZN-US)、微軟 (MSFT-US) 和 Google (GOOGL-US) 的市場主導地位,並計劃利用其在遊戲和影音串流領域的技術優勢,推動雲端服務的差異化競爭[7]。此外,川普名下的 T1 手機雖宣稱「美國製造」,但專家質疑其實際上可能由中國代工,反映出美國在建立完整智慧手機生產體系上的困難[8]。這一系列動態顯示,全球科技市場正面臨激烈競爭與供應鏈挑戰,企業需靈活應對以維持競爭力。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