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與科技動態:美國通膨減緩、AI需求增長及地緣政治緊張影響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經濟與科技動態:美國通膨趨緩、AI技術成長、地緣政治緊張及市場變革
儘管美國經濟數據顯示通膨趨緩,華爾街普遍認為聯準會將繼續觀望,面臨政策滯後的風險[1]。同時,美光 (MU-US) 宣布其 HBME3 記憶體將應用於超微 (AMD-US) 最新的 MI350 系列,強調在 AI 訓練及高效能運算中的重要性[2]。這一合作不僅提升了記憶體性能,也顯示出市場對於 AI 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增長,進一步推動科技股的發展潛力。
在香港,股市於周二收盤下跌,恒生指數失守24000點,主要受到生物科技與新消費板塊調整的壓力,市場情緒謹慎且缺乏增量資金入市[3]。同時,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全數走低,因美國考慮對中科技出口實施新限制,可能影響晶片供應鏈及相關企業的銷售[4]。雖然短期內市場波動加劇,但資金充裕的環境對長期價值投資者仍具吸引力,未來的金融政策動向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俄羅斯對基輔的猛烈攻擊引發國際關注,澤倫斯基形容此為「地獄之夜」,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基礎設施損毀,並呼籲國際社會加強支援[5]。同時,中國經濟學家金刻羽指出,川普的政策使美國逐漸向發展中國家靠攏,並促使全球秩序向多極化發展,這一變化可能削弱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6]。這些事件反映出當前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及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未來國際合作的必要性愈加凸顯。
廣達 (2382-TW) 與國防醫學院及軍醫局合作開發的「電子傷票系統」將顯著提升戰場醫療的資訊處理能力,結合AI及即時通訊技術,未來可擴展至常備部隊,顯示出科技在醫療救援中的重要性[7]。同時,貝萊德 (BlackRock) 透過其 iShares Bitcoin Trust 已持有超過 3% 的比特幣,顯示機構投資者對加密市場的重視,並可能重塑市場格局,然而這也帶來去中心化的悖論,市場正面臨傳統與新興資產之間的風險平衡挑戰[8]。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