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加速,科技投資與貿易挑戰並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加速,科技投資與貿易政策挑戰並存
全球資金流向新興市場的趨勢日益明顯,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淨流入資金達100億美元,顯示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重新關注,主要因美元貶值及央行降息促進股市上漲[1]。輝達(NVDA-US)對量子運算公司PsiQuantum的7.5億美元投資,顯示出科技巨頭對未來技術的重視,這可能進一步推動新興市場的科技創新和資金流入[2]。不過,美國的貿易政策仍可能對這一趨勢構成挑戰,需持續關注其對新興市場的影響。
在美中貿易談判進展樂觀的背景下,台股於3日開盤上漲124.22點,漲幅一度擴大至300點,但最終收於21,126.93點,顯示出市場情緒的波動性[3]。與此同時,美國長期公債市場面臨機構投資者的「瘋狂逃離」,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升至4.46%,反映出對經濟前景的不安及對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的擔憂[4]。這一系列動態不僅影響了台股的表現,也使得投資者對未來的市場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全球資金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短期內市場可能面臨更多挑戰。
日東紡宣布自8月起玻纖產品漲價20%,刺激台灣相關廠商股價上揚,台玻 (1802-TW) 開盤漲逾7%,顯示市場對高階玻纖材料需求的強勁信心,尤其在AI伺服器及車電市場的推動下,供應緊張情況加劇[5]。此外,白銀價格突破34.55美元的關鍵阻力位,分析師指出若持續上漲,將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場,尤其在美國聯準會可能降息的背景下,白銀作為抗通脹資產的吸引力日益增強[6]。這些趨勢顯示出市場對於新興科技及貴金屬的投資熱情,未來幾周將成為關注焦點。
美元在今年前五個月的表現創下歷史最差開局,累計下跌8.4%[7],而川普政府的「899 條款」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元,促使資金尋找替代品,導致外資撤離美國資產。與此同時,全球主要債券機構如 PIMCO 和 DoubleLine Capital 正在減持30年期美債,轉向短期債券以應對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顯示市場信心下降,30年期美債殖利率飆升並出現利差倒掛[8]。這些因素共同反映出美元及美債市場的脆弱性,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