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積極創新應對市場變遷,AI與金融科技成長潛力顯著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灣企業積極應對市場變遷,從AI發展到金融科技創新展現強勁成長潛力
亞泥 (1102-TW) 和光聖 (6442-TW) 股東會透露出各自的營運展望,亞泥強調其穩健基礎和多元獲利模式將使今年表現優於去年,並期待政府對進口水泥徵收碳費以維護公平競爭[1];而光聖則受惠於全球AI發展及美國基建,預計今年持續正向成長,並已獲得馬來西亞大單,將於第3季出貨,顯示出其高階產品轉型的成功[2]。這些趨勢顯示,台灣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透過創新與政策支持,正逐步增強其競爭力與市場地位。
馬斯克對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稅改法案表達失望,認為該法案將增加預算赤字,與政府效率部的成本削減目標相悖,這可能對法案最終內容產生影響[3]。同時,德微 (3675-TW) 董事長張恩傑透露,公司透過營運轉型及進軍AI供應鏈,明年營收將創新高,並強調Low VF產品在AI伺服器及邊緣運算中的應用潛力,顯示出在科技創新驅動下,企業如何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4]。這些動態反映出當前經濟環境中,企業與政策之間的互動及其對市場的深遠影響。
中租投控 (5871-TW) 董事長陳鳳龍指出,外資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疑慮影響公司本益比,導致股價低迷,投資人普遍抱持觀望態度,期待股價能充分反映其內在價值[5]。與此同時,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逐漸將焦點轉向金融及醫療類股,因科技七巨頭如微軟及特斯拉面臨拋售壓力,這一轉變顯示市場對於成長股的信心正在減弱,金融股受益於降息預期及監管鬆綁,ETF漲幅接近6%[6],顯示出資金配置的明顯變化。
隨著新冠疫情再度升溫,泰博 (4736-TW) 積極擴大快篩生產並啟動全台通路鋪貨計劃,股價早盤漲逾3%顯示市場對其需求的強烈反應[7]。同時,AI題材持續受到關注,財經名嘴Jim Cramer看好大型科技公司在此領域的潛力,特斯拉 (TSLA-US) 和輝達 (NVDA-US) 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8]。這些趨勢顯示,市場對於健康科技及AI技術的需求正持續增長,未來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