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企獲利榜出爐 豐田一家賺贏中國車企總和2.4倍
鉅亨網新聞中心

當市場許多人認為日本汽車產業已日薄西山之際,一份最新的財報數據卻如當頭棒喝:2024 年,僅豐田一家車企的淨利潤,就等於所有中國車企加起來的 2.4 倍。這項驚人的數據,揭示了全球汽車產業深層次的獲利格局,也為中國車企敲響了警鐘。
豐田穩坐全球車廠「獲利王」
日本豐田依舊是全球最賺錢的車企。日前,豐田發布了 2024 財年財報,數據再次證明了其無可撼動的獲利能力。
豐田 2024 財年營業收入高達 48.04 兆日元,折合約 2.37 兆元人民幣;稅前利潤 6.42 兆日元,折合約 3,198.78 億元人民幣;淨利潤 4.76 兆日元,折合約 2,376.21 億元人民幣。儘管淨利比前一年下滑了 5.6%,豐田依然是全球唯一一家年淨利超過 2,000 億元人民幣的車企。
與全球同業相比,豐田的獲利能力顯得相當亮眼。在 2024 年全球車企淨利排行榜上,豐田以遙遙領先的姿態,牢牢穩居第一名的寶座。排名第二的大眾汽車,2024 年淨利為 1029.2 億元人民幣,不到豐田的一半。排名第三的賓士和第四的現代,淨利潤都不到千億元人民幣,分別只有 864.0 億元和 673.4 億元。簡單核算可知,大眾、賓士、現代三家車企的淨利潤之和,才與豐田一家車企的淨利潤大致相當,甚至只是稍微多出一些。這清晰地勾勒出豐田在全球汽車產業的超然地位。
全球獲利 10 強 竟未見中國品牌
與豐田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 年全球車企淨利十強榜單上,竟然沒有出現一個中國車企的身影。排名第十的起亞汽車,淨利為 446.8 億元人民幣。而中國最賺錢的車企當屬比亞迪,其 2024 年淨利為 402.5 億元人民幣,比起亞少了 44.3 億元人民幣,因此未能擠進全球十強榜單。
從銷售量來看,2024 年豐田和比亞迪的銷量分別為 1011.1 萬輛和 427.2 萬輛,約為 1 個豐田等於 2.3 個比亞迪。然而,從淨利潤來看,1 個豐田約等於 6 個比亞迪。這巨大的獲利差距,凸顯了中國車企在「叫好不叫座」背後的獲利能力瓶頸。
2024 年中國車企淨利排行榜上,除了比亞迪之外,沒有一家車企的淨利潤超過 200 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二、三、四的吉利、奇瑞、長城,淨利潤分別為 166.32 億元、150 億元和 126.92 億元人民幣。後面的便是淨利潤尚不到百億元人民幣的理想等車企,以及深陷虧損泥潭的蔚來等新勢力。就算不看虧損企業,只計算九家獲利企業,合計也只有 1,000 億元人民幣出頭。這意味著,日本豐田一家車企的淨利潤,就等於中國整車業合計淨利的約 2.4 倍。
差距與反思:流量不等於利潤
近年來,隨著中國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以及自媒體的發展,車企的影響力似乎一直被互聯網的流量所左右。有些剛成立幾年的新勢力,靠著行銷和流量成為網紅企業和品牌,動輒就「封神」了。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流量不等於銷量,銷量更不等於利潤。市場和投資人對於一家車企的評價,淨利潤始終才是硬指標,畢竟賺錢才是硬道理。
豐田的利潤神話,好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醒了沉迷於銷售和流量神話的中國車企。中國車企與全球頂級車企豐田之間的利潤差距,暴露出的不僅是數字鴻溝,也是不同的產業發展邏輯。
當日本巨頭用百年技術積累和全球化佈局收割利潤時,中國車企們若一味沉迷於「內捲式降價」和「政策大補貼」,就有可能重新淪為歐美日韓汽車強國的「代工廠」,跟著人家幹一點苦力,喝一點殘羹冷炙而已,大部分利潤都被別人拿走了。如果是這樣,那麼燃油車時代的悲劇就會重演。
2024 年全球車企淨利排行榜,彷彿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汽車產業與世界頂尖水準的差距。這一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知,不能盲目自大和坐井觀天。當然,我們雖有差距,但並非不可逾越。
乘著汽車業新時代的東風,中國車企以新能源革命掀起的驚濤駭浪,正書寫著全球產業新的史詩。這場全球汽車產業新舊王的較量,注定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博弈,也是全球汽車產業權力版圖的重新分配。中國車企若想在這場變革中真正脫穎而出,必須從追求銷量和流量的短期目標中跳脫出來,轉向深耕技術、提升品牌價值、優化獲利模式的長期戰略。
- 《Joe’s華爾街脈動》讀者意見募集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