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挑戰與科技股波動,馬斯克重返工作一線引關注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科技股反彈、美企減持、日產撤廠、全球供應鏈挑戰與比特幣強勁需求交織影響市場
中國科技股在2025年第一季顯著反彈,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上漲24%,主要受益於本土生成式AI新創DeepSeek的崛起及政府政策支持[1]。然而,美國投資機構卻選擇減持中國概念股以降低風險,知名投資人如大衛·泰珀和喬治·索羅斯大幅減碼百度 (BIDU-US)、拼多多 (PDD-US) 和京東集團 (JD-US) 的持倉,顯示出市場對中美貿易關係的擔憂[1]。相對而言,摩根大通首席執行長戴蒙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強調不會因地緣政治緊張而撤資,並指出中國的長期成長潛力依然可期,這反映出部分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仍在,尤其是在政府與市場協同運作的背景下[2]。隨著中美貿易關係若有改善,市場可能再次吸引資金流入中國與美國科技股,形成新的投資機會。
日本電動車電池供應鏈面臨困境,日產汽車 (2227-TW) 取消在日本建設電池工廠的計畫,顯示出中國在此領域的領先地位[3]。此外,美國總統川普對歐盟徵收50%關稅,反映出對其在貿易及中國政策上的不滿,並可能引發全球經濟的不穩定[4]。這些事件揭示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及地緣政治的影響,未來市場需密切關注各國政策變化對產業的衝擊。
華爾街對川普要求蘋果將 iPhone 生產線移回美國的構想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一政策將導致蘋果面臨超過 50% 的人工成本上升,並可能使 iPhone 售價突破 3,500 美元,進而影響其市場競爭力[5]。同時,鴻海 (2317-TW) 正在積極擴展其在印度的投資,以支持蘋果的供應鏈去中化策略,並且有意收購新加坡的半導體封測廠 UTAC,這一系列動作顯示出鴻海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的積極布局[6]。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 (Aramco) 面對持續低迷的油價,計畫出售資產以應對財務壓力,並削減股利以彌補稅收損失,顯示出全球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7]。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突破11萬美元,顯示出數位資產的強勁需求,尤其是持有比特幣的公司如Strategy (MSTR-US) 和羅賓漢 (HOOD-US) 的股價大幅上漲,反映出市場對加密貨幣的信心回升[8]。這兩個市場的動態顯示出,傳統能源與新興數位資產之間的競爭與轉型,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變化對資產配置的影響。
馬斯克重返工作一線,科技巨頭面臨政策與市場挑戰
馬斯克重返全天候工作模式,專注於X/xAI及特斯拉 (TSLA-US),顯示其對未來計畫的高度投入,尤其是即將到來的星艦發射。然而,馬斯克在美國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卻逐漸減弱,與川普的關係冷卻,且其主導的DOGE改革面臨阻力,民調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對其表現不滿,這可能影響其在科技與政治交集的未來策略。馬斯克的雙重挑戰在於如何平衡企業發展與政治形象,尤其在面對特斯拉利潤下滑的背景下,未來的市場反應值得關注。
美股面臨投資風險上升的挑戰,知名分析師Jim Cramer指出,川普的貿易政策對科技巨頭輝達 (NVDA-US) 和蘋果 (AAPL-US) 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輝達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大幅下降,顯示出口管制政策未能有效遏止中國技術發展[11]。同時,微軟因封鎖敏感詞彙的郵件而引發內部爭議,這不僅影響員工的正常溝通,也反映出企業在政治敏感議題上的兩難處境[12]。這些事件顯示,市場不僅受到外部政策的影響,內部管理與企業形象也成為投資者需考量的重要因素,未來投資策略需更加謹慎。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