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3奈米晶片大規模量產,全球科技與供應鏈面臨變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小米自研3奈米SoC晶片「玄戒O1」大規模量產 突破高端市場競爭
小米 (01810-HK) 近日宣布其自研的3奈米旗艦SoC晶片「玄戒O1」已進入大規模量產,標誌著其在高端晶片市場的重大突破,成為繼蘋果、Qualcomm及聯發科後,第四家成功研發此技術的公司。該晶片不僅整合八核心CPU架構,還具備AI運算單元及雙模5G支援,顯示小米在智能設備競爭中的技術實力。
自2014年啟動「澎湃」項目以來,小米在晶片領域的持續投入已超過135億元人民幣,顯示其對未來市場的長期布局與信心。這一系列的努力將在即將舉行的新品發表會上正式亮相,進一步強化其在中高階市場的競爭力。
南非放寬星鏈持股要求 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全球供應鏈 央行買美債或推動避險資產需求增強
南非政府考慮放寬對馬斯克星鏈 (Starlink) 的持股要求,以促進其在當地的合法運營,這一舉措旨在解決數位落差問題,並吸引外資進一步投資基礎設施[2]。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對美國近期調整的AI晶片出口管制表達強烈不滿,指責其措施具歧視性,並威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3]。這些情況反映出全球科技產業在政策環境變化下的脆弱性,南非的政策調整或將成為其他國家吸引外資的參考,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則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供應鏈的布局與安全。
寧德時代 (CATL) 在香港成功上市,募資近400億港元,計劃將90%資金投入匈牙利電池製造基地,顯示其全球擴張的雄心[4]。此外,美國聯準會近期購買436億美元美債,市場分析認為這是隱形的量化寬鬆,可能引發資產配置的變化,尤其是黃金和比特幣等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5]。隨著全球央行對美債風險的擔憂加劇,市場對於這些資產的關注度持續上升,顯示出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投資者對於安全資產的需求將持續增強。
4月外銷訂單金額達564億美元,年增19.8%,其中電子產品接單金額創歷史新高,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受人工智慧及雲端商機推動[6]。同時,美國聯準會近期隱秘購入436億美元美國公債,這一行為被視為隱形的量化寬鬆政策,可能會壓低市場利率並影響抵押貸款利率[7]。在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之際,這些動作不僅反映出美國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也可能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並提升對黃金和比特幣等替代資產的需求,顯示出市場對未來經濟走向的謹慎樂觀。
記憶體模組廠十銓 (4967-TW) 預計第三季 DDR4 價格將上漲,漲幅可能達 20%,主要因供應商停產導致供給緊縮,DDR5 價格亦將上漲5%至10%[8]。同時,散戶投資者在美股市場的熱情高漲,單日淨買入達41億美元,成功扭轉因穆迪降評造成的市場跌幅,顯示出散戶對於科技股如特斯拉及Palantir的強烈信心[9]。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市場對於科技及記憶體產業的需求持續增強,並可能引發更廣泛的投資熱潮。
科技巨頭積極佈局AI與半導體市場,台股微漲面臨震盪壓力
和碩 (4938-TW) 在 COMPUTEX 展會中展示其機器人技術的最新研發,董事長童子賢強調 AI 將成為智慧化與自動化的核心,並計劃將機器狗等創新解決方案應用於救災等領域,顯示出其在 AI 運算及智慧移動等方面的長期布局[10]。此外,英特爾 (INTC-US) 考慮分拆其網路及邊緣業務,這一策略旨在讓公司更專注於其核心的PC及資料中心晶片市場,顯示出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行業中,企業正積極調整業務結構以提升效率[11]。這些動向反映出科技產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企業不斷尋求創新與重組的必要性,未來將影響整體產業的競爭格局。
蘋果公司 (AAPL-US) 正在內部測試一款自主開發的 AI 聊天機器人,技術已接近 ChatGPT 水平,並計畫未來獨立於 OpenAI 服務,這顯示出蘋果在 AI 領域的積極布局,尤其是在提升 Siri 的搜尋能力以應對谷歌的競爭[12]。同時,美光 (MU-US) 與群聯 (8299-TW) 的合作也顯示出對控制 IC 的需求持續增強,群聯計畫將控制 IC 製程從6奈米升級至4奈米,以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特別是在 AI 邊緣運算的應用上,這反映出半導體產業對於新技術的快速適應和創新能力[13]。整體而言,這些動態顯示出科技巨頭在 AI 和半導體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未來將持續影響市場格局。
台股今日雖一度上漲逾220點,但最終僅微漲2.2點,顯示市場情緒疲弱,外資買超53.8億元,主要集中於非電族群如中信金 (2891-TW) 和華航 (2610-TW)[14]。同時,明泰 (3380-TW) 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推出的1.6T水冷式交換器,顯示出其在AI運算領域的技術創新,並與佳世達集團合作開發AI解決方案,強調水冷技術的能效優勢[15]。然而,輝達執行長的訪台及520就職周年的利多未能有效提振指數,加上美國對晶片製造的關稅不確定性,市場短期內可能面臨震盪壓力,投資者需謹慎觀察後市動向。
BMW執行長奧利弗·齊普策在年會上警告,單一依賴電動化的策略將使企業陷入困境,並指出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度存在顯著差異,這一觀點與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對當前電動車發展階段的評價相呼應,稱其為「幻滅低谷」[16]。儘管特斯拉引領電動車熱潮,BMW仍選擇多元化動力系統,計劃推出氫燃料電池車,顯示其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應對。儘管電動車普及速度低於預期,BMW的電動車銷量仍增長14%,達42.65萬輛,並計劃推出基於新純電架構的中型電動跨界車iX3,顯示其在未來市場中的積極布局。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下跌三黑K線
#投信拋棄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