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台股因美中貿易緩和吸金32.92億美元 航運與科技產業迎新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因美中貿易緩和吸金32.92億美元 投資信心回暖

美中關稅戰的暫時休兵為全球股市帶來了明顯的正面影響,特別是科技股的強勁反彈,進一步推升道瓊S&P 500指數的回升,顯示市場風險偏好顯著增強[1]。在此背景下,外資對台股的熱情持續升溫,淨買超達32.92億美元,使台灣成為亞股市場的吸金王,反映出投資者對台灣市場的信心及其潛在的成長機會。 隨著資金流入的增加,整體股票型ETF的淨流入達289.71億美元,顯示美國市場的資金流動性仍然強勁。而固定收益型ETF也獲得90.32億美元的淨流入,特別是非投資級債券的吸引力上升,顯示市場對於企業財務狀況的信心仍然堅韌,並可能推高未來的殖利率。這一系列的資金流動趨勢,表明市場對於風險資產的偏好正在回暖,並可能促進未來的投資機會。

台股動態:航運股回暖、科技產業蓬勃發展,AI技術引領新機遇

市場動態顯示,貨櫃航運股的表現受到高度關注,尤其是在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TW) 的成分股調整中,陽明 (2609-TW) 和萬海 (2615-TW) 的加入,顯示出市場對於航運業的信心回升,長榮 (2603-TW) 仍為主要持股,這一變化顯示貨櫃三雄的整體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2]。此外,長榮航 (2618-TW) 的法說會中提到,隨著美中關稅戰的緩和,貨運需求穩定,並可能出現「海轉空」的急單,顯示出航空貨運市場的潛在增長機會,尤其是在新台幣升值及低油價的背景下,長榮航的客運和貨運業務均有望強勁成長[3]。同時,Arm (ARM-US) 的架構在資料中心的市占率迅速提升,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近50%,這一趨勢顯示出AI技術的發展對於硬體需求的推動作用,並可能進一步影響相關產業的投資布局[4]。綜合來看,航運及科技產業的動態不僅反映了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還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機會與挑戰。
在全球經濟環境變遷中,台灣的國際參與與產業發展面臨著不同的挑戰與機遇。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再次拒絕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的提案,這已是連續第九年未納入議程,顯示出國際政治的複雜性及大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5]。與此同時,鴻海 (2317-TW) 與法國Thales及Radiall的合作,計劃在法國建立歐洲首座FOWLP先進封裝廠,顯示出台灣企業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積極布局,尤其是在汽車及國防等關鍵產業的需求上,預計將吸引2.5億歐元的投資[6]。此外,根據經濟部的數據,2025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達4兆8,984億元,年增10.72%,其中資訊電子產業表現尤為亮眼,半導體產業因AI需求增強,年增32.99%[7]。這些數據顯示,儘管傳產面臨挑戰,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仍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未來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將持續受到關注。
所羅門 (2359-TW) 與輝達 (NVDA-US) 的合作推出新一代機器人智慧檢測方案,顯示出AI技術在製造業中的應用潛力,該系統不僅能快速訓練模型,還能精準檢測複雜產品的瑕疵,預示著未來製造流程的智能化轉型[8]。同時,高通 (QCOM-US) 宣布進軍資料中心市場,專注於高效能與低功耗的CPU架構,並與新創AI公司Humain合作,顯示出其在AI領域的積極布局,預計到2029年在PC市場的市佔率可達12%[9]。此外,玉山銀行在COMPUTEX中宣布深化與NVIDIA的合作,計劃在金融領域擴大AI應用,透過智能客服系統及數位服務提升效率,顯示出金融業對AI技術的重視和需求[10]。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各行業對AI技術的重視,也顯示出台灣在全球科技生態系中的重要角色,未來將持續吸引資金與技術的投入。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