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從關閉實體門市到限制GitHub存取…微軟正在中國「全面撤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22 12:58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從關閉實體門市到限制GitHub存取…微軟正在中國「全面撤退」。(圖:shutterstock)

2025 年全球科技產業格局劇烈震盪的背景下,微軟 (MSFT-US) 於中國市場進行的一系列顯著戰略調整,宛如一場「全面撤退」。 

從限制 GitHub 存取、大規模裁員,到關閉實體門市、停止對部分中企授權,再到遷移 AI 團隊與終止合資業務,這些舉措反映出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以及中美科技競逐之下下,跨國企業所面臨的艱難抉擇,更是中國科技自主化過程中的關鍵轉捩點。


中國業務布局全面收縮

微軟旗下全球最大程式碼託管平台 GitHub 本月突然封鎖中國 IP 位址,雖後續解釋為配置錯誤,但這一事件猶如導火線,事實上,微軟在中國市場的退潮早已悄悄開始。

首先,微軟大規模削減實體通路。在 2024 年 7 月關閉中國所有線下授權門市,僅保留官網商城與京東旗艦店,結束了在中國長達二十餘年的實體零售業務。

更引人注目的是 2025 年 4 月,微軟大規模裁撤外包員工,並終止與上海微創軟體的合作。

技術合作與授權斷裂

2025 年 3 月,微軟對華為的 Windows 授權許可正式到期且未獲延期,這意味著華為 PC 產品將無法繼續預先安裝 Windows 作業系統。更具爭議性的是 2025 年 4 月微軟對華大基因等中國機構 Microsoft 365 帳號的突然停用。

人才與研發資源遷移

2024 年 5 月,微軟對中國 AI 團隊進行大規模調整,向數百名從事 AI 平台 Azure ML 的員工發出遷移通知,要求他們選擇前往美國、澳洲或愛爾蘭工作,否則接受離職。

2025 年初,微軟又關閉了位於上海張江的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實驗室。該實驗室成立於 2019 年,是微軟全球七大實驗室之一,曾支援浦東近 100 家企業的 258 個專案。

結合 2024 年將中國 AI 團隊外遷的舉措,可以看出微軟正系統性地將其在中國的技術研發能力轉移到其他地區。

美國對中國建構科技鐵幕的直接壓力

微軟在中國的一系列收縮動作,最直接的驅動力來自於美國政府對華科技遏制政策的不斷升級。

自 2018 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美國對華科技政策逐步從競爭轉向遏制,透過實體清單、技術出口管制、投資限制等手段,建構對中國的「科技鐵幕」。

作為一家全球營運但總部在美國的科技巨頭,微軟必須遵守美國政府的政策法規,即使這些政策與其商業利益相衝突。

除了外部政治壓力,微軟本身的全球策略調整也是其在華收縮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微軟將 AI 和雲端運算作為核心成長點,尤其是向 OpenAI 投資近 140 億美元,展現出 All in AI 的堅定決心。

全球科技業面臨「碎片化」的未來

這種策略轉型要求微軟集中資源投向最具成長潛力的領域和市場,不可避免地要對全球業務進行優先排序。

微軟 2025 年度第二季財報顯示,其智慧雲端業務營收達 255.4 億美元,年增 19%,成為微軟最重要的成長引擎。然而,中國市場的貢獻相對有限。微軟總裁 Brad Smith 透露,中國營收僅佔微軟總營收的 1.5%。

相較之下,微軟雲端 OpenAI 業務的全球營收中,中國市場的貢獻卻高達 25%,但這種成長主要來自於中國企業在微軟雲端開設海外帳號使用 OpenAI 服務,而非透過微軟中國直接營運。

在這種背景下,微軟將中國 AI 團隊調往美國、澳洲等地的決策就不難理解了。微軟需要將最寶貴的人才資源集中在能夠直接推動其 AI 策略的地區和專案上。

綜觀來看,微軟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調整是一個複雜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不僅反映了中美科技博弈的加劇,也揭示了全球科技產業在地緣政治影響下的深刻變革。

中國科技生態在短期內將面臨挑戰,但長期來看,這也可能加速其自主創新和生態系統的成熟。全球科技產業需要重新思考其發展模式和治理框架,以應對 「碎片化」 的未來,並在競爭與合作之間尋找新的平衡。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