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工商協進會潘思亮:與其被動赴美 半導體業不如趁此機會吃下美國市場

鉅亨網記者劉玟妤 台北 2025-02-18 19:44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工商協進會副理事長黃教漳(左)、常務理事潘思亮(右)。(鉅亨網記者劉玟妤攝)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點名台灣半導體企業赴美投資,且揚言將對台灣晶片課徵 100% 關稅,試圖促使台廠遷至美國。對此,工商協進會常務理事潘思亮今 (18) 日接受媒體訪問指出,與其被動赴美設廠,不如趁這個機會吃下美國市場。 

潘思亮認為,相較於台商赴美投資,關稅對台灣的影響反而較小,畢竟要解決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根本,就是要在美國投資。 


潘思亮進一步表示,雖然台灣對美國的關稅是 5%,而美國對台灣的關稅是 33%,不過目前在資通訊產品都是零關稅,因此對農產品的衝擊較大。 

另外,潘思亮也提到,川普點名台灣半導體產業非常多次,並要求台商赴美投資,且台灣不是全世界唯一做半導體的國家,目前還沒點名韓國,若台灣人不去,韓國人就去了。與其被動、被迫赴美,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與韓國為競爭關係,不如趁這個機會吃下美國市場,不全然是壞事。 

工商協進會副理事長黃教漳也指出,川普上任後,以關稅作為外交籌碼,揚言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加徵高關稅,近期宣布要課徵對等關稅,對台灣而言,身為美國第六大貿易夥伴,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高達 739 億美元,無法置身事外,尤其是科技電子與半導體產業。 

黃教漳表示,台灣廠商面臨被迫擴大美國投資的壓力,部分台廠可能考慮轉移生產基地,呼籲政府應在政策與資源提供更多支持,強化與美國相關單位溝通,以爭取有利條件。 

黃教漳提出四大建議,包括盡快完成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減少台商在美國投資及營運的負擔;推動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保障台商在美國的投資利益,降低風險;爭取美國市場的特殊豁免或減免措施,降低關稅壓力;強化經濟合作機制,促進科技和創新領域的合作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