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展〉可偵測比PM2.5還小的細菌?工研院首創「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攜手達明布局MIT新藍海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2024-12-05 17:21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今(5)日於「2024 醫療科技展」科專成果主題館展示工研院、金屬中心及生技中心等三大法人共計 14 項前瞻醫療科技,特別展出兩項機器人技術,其中「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不僅能採集比 PM2.5 更微小、更不易捕捉的細菌,也可客製化打造「智慧環控即時地圖」,用紅黃綠三色燈號,判別汙染區。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2023 年臺灣生醫產業營業額已突破 7,500 億元,顯示出台灣生醫產業的規模及競爭優勢持續擴大,發展潛力不斷上升。面對 2025 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結構及健康照護迎來巨大的挑戰,運用智慧醫療科技成為重要的關鍵解方,其中當勞動人口短缺,智慧機器人的照護或醫療應用倍受關注。
根據市調機構 Market & Markets 報告顯示,全球服務型智慧機器人市場正快速增長,2026 年產值將達 350 億美元。在醫療照護領域,預估將超過 300 億美元的規模,凸顯智慧機器人在生醫領域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這次展出的「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鎖定生技廠房,期盼協助業者緩解人力缺乏、交叉汙染等風險,更重要的是正攜手達明機器人 (4585-TW) 投入合作,助產業邁向生技高值化進而提高臺灣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共同打造「健康臺灣」。
國內醫藥生技產線邁向自動化,但環境品質監控多仍仰賴人工採樣,易有數據漏洞及交叉汙染,且生技製造的規範嚴謹、進入門檻高,工研院首創國內第一台「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結合符合生醫法規要求的遠端管理系統,具有三大特色。
第一是更省力,鎖定醫藥生技工廠,國內首創一體成形的智慧空氣採樣機器人,自動採樣可節省 3-4 成人力負擔。二是更精準,除了工廠內的微粒子,還可採樣比 PM2.5 更微小的微生物,例如飄在空氣中更不易被捕捉的金黃葡萄球菌、芽孢桿菌等細菌都能輕鬆「抓住」。三是更智慧,可針對工廠打造客製化「智慧環控即時地圖」,將微生物、微粒子採樣結果即時分析,以「紅、黃、綠」三色燈號呈現,一眼判別汙染區域,立即展開清潔。目前正攜手達明機器人共同合作,期盼可共同打造第一台 MIT 生醫工廠等級的商用空氣採樣機器人,未來更可以擴增應用到食品、醫療照護等場域。
此外,肺癌蟬聯臺灣十大癌症之首多年,使用內視鏡手術時,由於肺部內的支氣管錯綜複雜,好像樹枝不斷分岔,醫師在手術當下有可能出現「迷航」、找不到路的問題。為此,工研院開發「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結合快速 3D 建模,以及 AI 輔助導引手術路徑,醫生可在遠端遙控機器人,準確到達病徵位置,再搭配不同的醫療器械進行治療,如熱消融、噴灑幹細胞,或是進行組織採樣等。
此外,採用快速拆裝的模組,可適用不同管徑內視鏡,並開發領先國際的極細支氣管鏡(外徑 2.9mm / 工作孔道 1.2mm)的規格,可更深入支氣管更末端,採樣範圍更大,提高操作效率,縮短醫療流程所需時間。目前正進行前臨床實驗,還榮膺 2024 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未來將可應用於醫學機構,建立訓練機制、平台以及組織回饋資料庫,也有機會應用在其他器官的手術治療上,開拓新的智慧醫療應用市場。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