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海神」頻挑釁中國 新反潛偵察機 成南海制華急先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22 15:37
中國南海永暑礁屢成美軍偵察目標。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美國海軍P-8A「海神」反潛偵察機在西太平洋日趨活躍,上月更飛近南海南沙群島的中國島礁海域進行偵察,對中方島礁的安全構成潛在威脅,促使中方公開呼籲美國「謹言慎行」。捲入這輪外交風波的「海神」其實是美軍新一代偵察機,近年先後派駐日本及菲律賓,反映它是美國「重返亞太」的一顆重要棋子。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海神」設計修改自波音737客機,美軍已合共訂購117架,用作取代P-3C「獵戶座」反潛機。波音已把其中21架付運,當中6架前年底起被分配至沖繩島嘉手納空軍基地,隸屬美國海軍第16巡邏機中隊(VP-16),是首批投入運作的「海神」,而配備6架同款機的美軍第45巡邏機中隊(VP-45)亦在今年1月底進駐嘉手納基地,令這款新型機在西太平洋及南海曝光率進一步上升。
與上一代「獵戶座」相比,「海神」速度快、裝甲強、音量小、維修易,雖然單體續航力不及「獵戶座」,但勝在能於空中加油,加上配備更先進的探測設備,在情報、監控及偵察(ISR)能力上更勝一籌。「海神」另一個特點是攻擊能力強,能夠配備8枚以上反潛魚雷。波音P-8項目總監德特威勒表示,P-8級飛機主要用作反潛艇、海面巡邏及高空ISR任務等用途,亦能協助海軍找出攻擊目標。
馬來西亞航空MH370班機去年3月飛行途中突然失蹤,美國海軍各派出1架「獵戶座」及「海神」協助搜索,受惠於容易維修等要點,「海神」實際執行任務時間更長,舒適度亦遠勝「獵戶座」,而且燃料效率方面亦意外地較預期優秀,促使美方後來調派多一部「海神」來取代「獵戶座」參與搜索行動,進一步奠定它的地位。
VP-45年初到嘉手納基地報到後不久,隨即轉到菲律賓呂宋島部署3周,主要是想測試「海神」在沿海地區、大洋、高空及近地的偵察能力,這是美軍首次對外證實在菲律賓部署同款飛機。據報飛機當時共飛行180小時,並曾於南沙群島一帶海域巡航。美軍今年2月底又分別向印度班加羅爾及澳洲阿瓦朗派出一架P-8級飛機,參與兩地的空軍表演。
美軍近月持續派出「海神」到南沙群島巡邏,地點包括中國永暑礁上空,美軍地面控制人員上月底更被截聽到要求飛近中國海軍,由於當時巡邏路線與中國戰略核潛艇的航線接近,外界估計美國是有意制衡中國核潛艇。「海神」去年亦曾在海南島附近海域出沒,其間中方派出殲11-B戰機攔截,雙方更一度近距離對峙。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美國海軍P-8A「海神」偵察機近期在南海活動有所增加,美方上月更邀請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記者休托同行,結果拍下「海神」飛越中國控制的人工島時,被中方警告的一幕。中國事後批評美軍行為容易引發誤判甚至意外,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更指華府別有用心。
美國國防部早前邀請休托登上P-8A,參與南海偵察任務,中國海軍其間通過無線電,要求飛機離開中國領空,免生誤會。美軍回應指處於國際空域,但在中方再次提出警告後飛離,並表示有關航程最終遭警告8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上月25日批評美方偵察屬挑釁行為,強調各國有自由在南海航行及飛越,但不等於軍艦及軍機可無視其他國家的合法權利及航行安全。她強調中國有決心維護國家主權,又指美國並非南海問題當事國,呼籲美方尊重中國與東盟的努力,謹言慎行,不要攪局及添亂。
楊宇軍之後召開記者會,指美軍活動增多是引發爭議的主因,批評有人放大事件,抹黑中國及製造緊張,又不排除會有國家以此為藉口作進一步行動。楊宇軍強調中方在有關島嶼的主權,新建設施亦屬於民用,又讚揚軍方表現專業。(接下頁)
[NT:PAGE=$]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的P-3C「獵戶座」反潛機曾被形容為「完美飛機」,更是不少美軍的集體回憶,但它始終難抵歲月摧殘,即使在精心維修和保養下仍然具備一定作戰能力,但近年軍事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獵戶座」已再難擔大任,亦是促使美軍「改朝換代」的原因。
美軍計劃用於取代「獵戶座」的P-8A「海神」雖然用途相近,但機體規格明顯有別,意味機員將要花一段時間適應新機。「獵戶座」在低空飛行時,為了延長航距很多時會關閉一邊引擎,這導致機上旅程非常痛苦,據聞嘔吐袋更是機員「指定裝備」。相比之下,「海神」無論是高空還是低空飛行都要較「獵戶座」舒適得多。
另一方面,「海神」採用的引擎在低空飛行時,燃料效率並不及「獵戶座」,意味「海神」將來很可能會長時間在高空飛行及偵察。據報美軍正積極研究把MK-54輕型反潛魚雷改造成能在高空投放,海軍更打算開發全新的「高空反潛武器概念」(HAWWC),以配合「海神」的高空飛行能力。
「獵戶座」接近半世紀前部署以來,如今每架平均飛行時數已達1.7萬小時,其中一架更高達2.3萬小時,加上長時間在接近海面的高鹽度環境飛行,正不斷侵蝕這批「老爺機」的壽命。據報目前有29架「獵戶座」正接受大規模維修及重新組裝,希望能在預定2019年的退役期限後仍能維持飛行。
P-3C「獵戶座」反潛偵察機多年來獲全球多個國家採用,包括美國、德國、澳洲、日本及韓國等,是全球長途偵察機主力之一。隨着「獵戶座」年事已高,多國均有計劃把它逐步淘汰,但仍有部分國家對它青睞有加,有望成為它們的新歸宿。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70架「獵戶座」,普遍已經使用超過30年,自衛隊計劃未來數年把它們逐步退役,由國產川崎P-1代替。川崎P-1巡航距離長達8,000公里,最高時速達到833公里,首兩架已於2013年3月付運。
至於被日本淘汰的「獵戶座」,則可能最終落入菲律賓手中。菲律賓海軍司令米蘭承認有意購入這批退役的「獵戶座」,認為這些長途偵察機性能完全符合菲律賓空軍要求,可用於協助海軍執行遠程巡邏任務。
中美軍機在南海發生意外已有前科,2001年4月1日,美國一架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對開海面活動時,與中國一架殲-8戰鬥機相撞,後者失事墜海,機師王偉下落不明,後被中方確認遇難。事件演變成中美外交風波,而主角EP-3E ARIES II偵察機正是從P-3C「獵戶座」開發而來。
EP-3E ARIES II在「獵戶座」的基礎上加強電子訊號偵察功能,機體規格與「獵戶座」大致相同,但在最高速度及巡航速度較「獵戶座」略為優勝。美軍合共有12架EP-3E ARIES II,最後一架1997年開始服役。
當日撞機事件後,美方的偵察機迫降海南島,中方指責美方軍機違規飛行導致相撞,並在未獲允許下降落在中國領土,一度拘留機上24人,演變成中美政治角力。最終中國同意釋放機組人員,並於同年7月歸還飛機,並要求美方支付100萬美元(約775萬港元)賠償及道歉。不過當時領導美國的布希政府拒絕中方要求,僅願賠償約3.4萬美元(約26.8萬港元),遭到中方斷然拒絕,賠償問題亦不了了之。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