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兩大法案推展不順 重大製造項目近4成受阻 專家:美對中晶片戰也失敗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4-08-14 13:30
英國《金融時報》12 日公佈該報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民主黨籍總統拜登 (Joe Biden) 推出的兩部標誌性製造業法案在執行首年進展不順,在已宣布的造價過億美元的大專案中,近四成進度滯後或停擺。
拜登政府於 2022 年 8 月頒布《通膨削減法 (IRA)》和《晶片與科學法 (CSA)》,為推動美國清潔技術和半導體供應鏈發展提供超過 4000 億美元稅收抵免、貸款或撥款。這項措施吸引不少清潔技術和半導體企業重新安排擬建項目,把廠房從別國搬到美國。
然而,《金融時報》經調查發現,與上述法案相關的過億美元大項目共 114 個,總投資 2279 億美元,但其中總投資約 840 億美元的項目進度滯後兩個月至數年,甚至無限停擺。
上述結論係《金融時報》是基於對企業、美國地方和州政府採訪以及對企業公告和財報分析得出。受阻計畫中,投資規模較大的包括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在俄克拉荷馬州的 10 億美元太陽能板工廠,韓國 LG 新能源公司在亞利桑那州的 23 億美元電池儲存廠,以及美國鋰業巨頭雅寶在南卡羅來納州的 13 億美元鋰精煉廠。
另外,美國半導體製造商帕利杜斯原計劃把公司總部從紐約搬到距雅寶在南卡羅來納州工廠 40 分鐘車程處,並在那裡開展製造業務。項目總投資 4.43 億美元,預計創造 400 多個工作崗位,原定去年第三季投入運營,但廠房迄今空置。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市場條件惡化、需求放緩等因素導致其改變專案規畫。也有企業指出,通常要達到一定產能標準才有資格接受兩部法案所供資金。有些企業則受制於政府政策不確定性而躊躇不前。例如,一家電解槽製造商認為拜登政府對氫能源相關企業提供的稅收抵免規則模糊,因而叫停了在密西根州設廠計畫。一家電池零件製造商也因電動車相關法規不明確,將其在喬治亞州建廠計畫推遲至少一年。
根據《金融時報》說法,計畫遲滯令輿論質疑拜登篤定工業轉型有望為美國帶來就業和經濟回報的說法,甚至可能妨礙副總統賀錦麗利用政府製造業「政績」拉攏藍領階層選民。賀錦麗在拜登退選後鎖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據報導,已有太陽能板製造商為確保其項目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勝選後繼續推進,而把廠房搬離長期支持民主黨的「藍州」科羅拉多,準備在中西部地區找一個親共和黨的「紅州」落腳。
美對中晶片大戰:失敗
中國專家分析 CSA 法案利弊,認為拜登推出該法案對中國大打晶片戰,但成效卻堪稱失敗。
首先,拜登政府實施出口管制,以防止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和各類生產設備,從而「剝奪中國可用於實現武器現代化的尖端人工智慧能力,並保護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和經濟優勢」(商務部長雷蒙多原話)。
然而,這些好處只是暫時的,且成本很高。
有強烈的跡象表明,這些控制措施正在加速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本土發展,並導緻美國和盟友的晶片設備公司收入下降,進而剝奪了它們推動研發的資金。
其次,針對個別尖端領域,中國也可以透過各種私下管道獲得一定數量的先進晶片。
自 2022 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儘管西方協調制裁的規模空前,但俄羅斯仍能進口大量戰略產品,包括美國公司設計的半導體設備,這說明全球化時代想要實施 100% 的技術封鎖是不切實際的。
從長遠看,出口管制將加速全球經濟的分裂,加深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分歧,更可能使兩國陷入衝突──彼此間的依賴少了,掀桌子的成本自然就低了。
第三,制裁和出口限制是典型的扭曲市場行為,在此背景下,意外地令日本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復活」,因為老一代設備不在美國出口管制範圍之內,如今強者出口受限,雖然這些日本廠商的設備略顯落後,但好歹可以起到過渡作用,因此也落入中國廠商的視線。
2024 年 4 月 16 日,中德總理會晤期間中方強調了這樣一個觀點:保護主義的「溫室」培育不出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
企業是高度逐利的,一旦讓它發現可以透過政策管道(而非市場手段)打壓競爭對手,就會不遺餘力,但這本質上是反市場行為,只能謀一些短期利益,同時形成對政策的強烈依賴屬性,長期看並不是好事。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