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史上第二大跌點之後,台股何去何從?恐慌的盡頭原來是獲利?
陳冠廷分析師(摩爾投顧) 2024-07-29 17:02

盤點大盤史上前 5 大跌點,在那之後台股走勢如何?真的像大家認為的如此恐慌?還是反而是獲利的新機會呢?

從第 6 大跌點的 2021 年 5 月 11 號,當天大跌 652 點,1 週後報酬率負 2.64%,顯示大跌後短線又創新低,但 1 個月後報酬率 3.8%,顯示一個月就止跌又創新高,半年後報酬率 5.24%。

再來是史上第 5 大跌點的 2018 年 10 月 11 號,當天跌 660 點,1 週後報酬率 1.51%,顯示重跌後 1 週就止跌回漲,半年後報酬率 10.22%,一年後報酬率 11.05%,顯示雖然大跌之後,卻反而是相對低檔。

史上第 4 大跌點發在生 2021 年 5 月 12 號,當天跌 680 點,1 週後報酬率 1.45%,顯示恐慌大跌後很快就止跌,1 個月後報酬率 8.24%,半年後報酬率 10.16%,顯示大跌後反而是絕佳買點。

史上第 3 大跌點發生在 2020 年 1 月 30 號,當天跌 696 點,1 週後報酬率 2.87%,顯示大跌後隨即止跌,半年後報酬率 11.4%,1 年後報酬率 32.5%,顯示恐慌大跌後反而是最佳進場時機。

史上最大跌點發生在今年 4 月 19 號,當天跌 774 點剛好回測季線,1 週後報酬率 3%,顯示很快就止跌甚至再創高,1 月個後報酬率 8.87%,1 季後報酬率 17.12%,顯示大跌當時反而是便宜買點。

史上第 2 大跌點就發在生今年 7 月 26 號,又會是另一次絕佳買點嗎?為什麼史上最大跌點前幾次出現後,大盤後續反而有很好的報酬率?我想這就是人性與市場呈現出來的結果,所謂別人恐懼時你反而該貪婪。為出現史上最大跌點,想必當時一定很多是面臨恐慌而殺出股票,在大家恐慌到極致把股票殺出時,因為賣壓已經宣洩完畢,所以反而很快就止跌,甚至另一批人進場撿便宜,大家恢復冷靜之後發現,原來市場根本沒有問題,大家又一致認同市場會往上,所以股價反而盤堅而上。恐慌的盡頭就是光明的獲利,超大跌點並沒有這麼恐怖,反而大家越害怕,你要越冷靜,才能掌握絕佳的獲利機會喔。

台股鈔能力 - 陳冠廷分析師
https://lin.ee/6rOzncL
更完整分析歡迎收看 7/29 盤後節目
https://youtu.be/GVJ9T0d0lxE

文章來源: 摩爾投顧 - 陳冠廷分析師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