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廷
專家觀點
美國第一季 GDP,果然如我 4/30 節目預測,出現負成長,這可能是經濟衰退打響的第一槍。但造成的主因,是貿易逆差增加所致,因為關稅問題,提前大舉進貨,也可能是短期因素。Meta、微軟的財報,開出來表現都不錯,AI 資本支出沒熄火,但可預見的在 2026,AI 伺服器成長速度 一定會有所減緩,AI 軍備的高速成長,暫時難回到從前了。
美國財長貝森特和川普,認為中國出口到美國,比美國出口到中國,貿易金額多出 5 倍,就認為中國要主動求饒,我認為他們有讀經濟學,卻沒讀心理學,對中國讓步想的太樂觀,經濟並不是唯一,區域影響力和權力,對習近平可能更重要。中國是極權主義國家,維持國內的穩定統治比經濟還更重要。
專家觀點
大盤又繼續反彈,現在較樂觀情境,有機會彈到年線反壓,約還有 2 千點空間,日經指數已漲到季線附近,要判斷後續是否會漲不動。美股也將測試季線反壓,接下來美股財報關注,對 AI 需求展望,還有關稅對營收的衝擊。美債要看你如何解讀,到 2025 年 6 月為止加總,約有 6.5 兆美元國債到期。
專家觀點
川普和貝森特,對中國態度軟化,但可能只在放話階段,除了想給中國聽以外,目的是要安撫市場,實質上還沒任何進展。嘴巴雖然釋出善意,但私下對中國,不管經濟或科技封鎖,都仍是現在進行式。比如取消 800 美元小額包裹免稅,限制輝達晶片銷往中國,甚至要打擊中國造船業,對中國制船舶加收費用。
專家觀點
台股現在就像溜滑梯,往下很容易,往上卻很不容易,當前能想到的利多,就是川普能變正常一點,除此之外就沒了。剩下全部是利空,比如,半導體關稅、未來的對等關稅、中國二級關稅、美中經濟脫鉤、關稅協商曠日廢時、AI 需求放緩、美國停滯性通膨、川普要把鮑爾踢掉、台積電海外設廠侵蝕未來毛利率、哈佛與耶魯的資產拋售潮、全球減少持有美債、6.5 兆美元美債在 6 月到期、美國倒債、IMF 下調全球經濟成長。
專家觀點
大盤繼續量縮震盪,在沒有大消息出來前,還是會像現在這樣,比如半導體關稅,鮑爾被川普解職?美國對盟友要求,對中國施加二級關稅。這些都是未來可能,讓盤勢出現波動的消息。我之前強調過,若未來出現,川普確認要盟友,對中國施以二級關稅,那就確認是大利空。
專家觀點
台積電 (2330-TW) 法說報喜,打破結親英特爾傳聞,2025 年資本支出,仍在 380-420 億美元。關稅有不確定性,但客戶需求沒鬆動,AI 需求仍強勁,未來 AI 股,仍將佔據一席之地。只是較難複製,前 2 年快速飆漲行情,AI 股在未來波動會比較放緩。
專家觀點
大盤這波上漲,我仍定義為反彈,畢竟從 2 萬 4,跌下來已經 7 千點。不會因為漲 2 千點,就轉為多頭趨勢了。大盤仍可能回測前低 17300,有打第二支腳可能。如果繼續破底,那目標就得往下修。況且別忘記,大盤季 / 年線都下彎,往上就是層層壓力,我 3 月就率先預告,大盤年線未來會下彎,目前看幾乎已成事實。
專家觀點
周未消息面變化大,首先美國宣布,豁免電子科技品關稅,等於幫台灣 AI 代工業,開啟人道走廊。也很多人在說,川普已經示弱了,美國拿石頭砸自己腳,最終還是承受不住壓力。但現在最新消息,川普受訪時又說,美國時間 4/14(一),會就半導體關稅,提供更多細節。
專家觀點
越南主動降關稅至零,白宮高級顧問納瓦羅說,這不足以讓美國,撤銷對越南的對等關稅,這跟我想的一樣,當你市場不夠大,對美國不夠有影響力,你就算對美國零關稅,美國也未必會讓步。因為只要你的貿易額,繼續對美國有順差,就代表你賣給美國的,比向美國買的還要多。
川普用暴力算法,得出超高對等關稅,這完全不像,是想跟大家好好談,如果是想協商,那就應該精算,給出更合理的關稅。而不是用貿易差額,加減乘除去計算,川普明知數字不合理,但又公開宣布,有幾種可能。假設他真的想好好談,那給出超高關稅,就是想讓你嚇到,讓害怕又願意談的人,主動下跪求饒,川普就能輕易的,拿到超級好的條件。
專家觀點
川普投下關稅震撼彈,高達 32% 對等關稅。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經濟成長率即時預估,2025 年第 1 季,是負 3.67%,所以經濟衰退真的來了。否則為什麼全球央行,都下調經濟成長預估。越南、柬埔寨,相繼向美國屈服,把對美關稅大幅調降,但我認為,美國不會輕易罷手,因為越南、柬埔寨,乃至整個東南亞市場,對美國來說影響不大。
專家觀點
我說過大方向,不會因一天的漲,就改變趨勢,3 月大盤高檔轉弱後,反彈都視為逃命波,今天量又繼續萎縮,跟 3 月中的反彈,結構有點類似。4/2 對等關稅底定,不代表利空就結束,小心 4/7 下周一,可能直接反轉暴跌。因為問題,從來就不是關稅,是後面可能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關稅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投資猶豫,消費者支出縮減,美國 GDP7 成靠內需。
專家觀點
大盤今天漲 584 點,只能視為跌深反彈,3 月高檔轉弱後,不會因為一天大漲,就改變弱勢格局,我能接受大盤,再漲 1500 點,仍不會改變我看法,大盤就算繼續反彈,但如果量繼續萎縮,甚至像 3 月中,要漲卻漲不太動,那就要小心了。反彈仍視為逃命波,就像矽光子的股票,聯亞 (3081-TW)、聯鈞 (3450-TW)、上詮 (3363-TW)、華星光 (4979-TW)、還有像環宇 - KY(4991-TW),到季線附近看似很強,但你沒下定決心出,後面就沒有高點了,目前很多股票,都面臨這樣的抉擇,處理的漂亮,就能把風險降下來,甚至迎接逆轉勝,但如果放著不管,可能延伸出更大風險。
專家觀點
大盤 3/31 暴跌 900 點,量增加到 4300 億,下跌量增是好事,代表有人買進,只是這過程,會延續多久難說,可能繼續跌,又繼續量增,我不會單看幾天量增,就斷定這裡是低點。 去年 8/5 暴跌,量超過 6000 億,現在要等爆量機會,同樣要看 6 千億以上,甚至 7-8 千億更好,現在的暴跌,跟去年最大不同在於,當時年線在下方,而且是走揚,現在所有均線都在上方。
專家觀點
看大盤你要有方向,當前分成兩派,一邊認為是空頭反彈,有人覺得是築底反攻,走勢是客觀的,你必須先定義清楚,到底是多頭還是空頭,當定義很清楚,對於漲跟跌,你就能輕鬆看待,因為當你不需要用猜的,你的看法就能很堅定。走勢會告訴我們,它到底強還是弱,價格會給我們確認,我的定義方式很簡單,1.2023-2024 年是多頭,回檔就快速創高,而且延年線往上漲,所以這沒有爭議,大家都同意是多頭。
專家觀點
金融類股下一步,可能步入 AI 後塵,永豐金 (2890-TW)、臺企銀 (2834-TW),已經破 200 日線,富邦金 (2881-TW)、國泰金 (2882-TW),頭部型態震盪半年。且金融股很多前面漲了 2-3 年,也算是高位階個股,在高檔震盪型態,就會有頭部出貨的疑慮,反之,若是跌深之後的盤整,再如何震盪,籌碼只是更乾淨,完全無需擔心。
專家觀點
上海房市回溫,前 2 個月淡季不淡,新屋成交面積年增 28%,二手房成交面積年增 51%,3 月目前年增也達 57%,且住房價格指數也上漲,這跟我說的相符,中國經濟可能不再惡化,還有去年我就定調,陸港股指數已是底部,現在台美股回檔震盪,陸港股卻走多頭,中國經濟對原物料影響最大。
專家觀點
大盤反彈到 22700,若真的有來,仍然視為逃命波,上方 200 日線仍是壓力,月 / 季線都已下彎,年線也確定會下彎,除非台股發生奇蹟,快速又創歷史新高沒有人敢這樣跟你講,但我們要就事論事。200 日線扣抵值,從去年 5/22 開始算,而去年 7 月最高點,漲到超過 24400 點,也就是接下來,隨著時間過去,200 日線被扣抵掉的,都是 22000 以上的成本,甚至還有 24000 的成本。
專家觀點
美國財長貝森特說:「白宮正致力於防止一場金融危機,不保證經濟不衰退」。我直接幫大家翻譯,他真正的意思是,白宮正致力於防止一場金融危機,很可能導致經濟衰退。他肯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他是政府高官,不可能講的太直白。他口中可能的金融危機,就是指美國政府債務,利息再繼續增加的話,會把美國財政拖垮,現在都是靠提高舉債上限,但哪天供給大於需求,其他國家不想再買美債,或美國真的被債務壓垮,開始拖欠賴帳的話,甚至提出債務重組,那就真的是場金融危機了,這在美國已被廣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