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AI黑洞的磁吸效應 重電與生技 大同拿出看家本領 有機會發股利了!

理財周刊 2024-06-28 11:11

文.林澤義

隨著 AI 浪潮一波波席捲而來,無論是新聞焦點、全球資源或是涉入領域,人工智慧彷彿黑洞般將其吸入,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不受到 AI 的影響。若檢視 NVIDIA 目前涉足的產業,包含汽車、能源、金融服務、智慧城市、機器人、醫療等至少十九個領域,因此無論您是否了解 AI,都已經無法自絕於這波 AI 科技趨勢之外。

全球前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 來台搶建 AI 資料中心

近期,全球前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 紛紛宣布來台投資,要建立 AI 資料中心,除最早投入的 Google 已經在彰濱工業區設置外,微軟首座資料中心預計將在桃園興建,亞馬遜旗下網路服務公司 AWS 也預計在台灣興建三座資料中心,甚至市場傳出連蘋果 (APPLE) 也規劃在台設置資料中心,台灣儼然成為一座人工智慧島,不僅匯集全世界的目光,也帶來全球資金的蜂擁而至。

當然,全球科技大廠選擇台灣作為建置資料中心的優先地點,除了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的重鎮、充足資通訊人才與網路基礎建設,另一個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台灣相對低廉的電力費用,但費用低廉還不足以支撐資料中心的營運,供電的穩定性恐怕才是台灣要面臨的重大課題,預計至 2026 年資料中心的總用電量將超過一兆度 (1,000TWh),相當於日本全年的用電量,其用電需求也較 2022 年增長一倍。

AI 超級電腦是吃電怪獸 台灣發電儲能不斷電任重道遠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於訪台期間表示,因 AI 超級電腦需要充足的電力,擔憂台灣供電問題對資料中心的設置是一大挑戰,而不久後內科即發生停電危機,似乎也印證了黃仁勳的擔憂。但,危機往往也是轉機,這波停電危機也再度帶出重電產業的商機。

然而,在以電子股交易佔比超過六成的台股,大多投資人對於重電產業也是相對陌生。重電產業包含重型電氣設備,處理高電壓、大電流、高功率的電氣工程領域,主要產品像是發電機、變壓器、馬達、高低壓配電盤,扮演著提供穩定電力供應的關鍵角色。

為何近期重電產業股價走勢兇猛?主要有四大主因,包含全球進行能源轉型,加速基礎建設、電價調漲加速老舊電力設備淘汰、美國兆元基建與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本月中,美國前阿肯色州州長來台拜訪大同,力邀公司赴美設廠,顯見因目前美國急於進行能源轉型與建置 AI 資料中心,導致用電需求暴增,也帶動重電設備缺口擴大,而全美輸配電與變壓器設備已有七成五使用超過 25 年,也已經到了汰換的時間點。

另外,台灣在 2022 年也提出「強韌電網計畫」,預計十年內投入預算 5,645 億,計畫重點在於提升設備穩定度,以降低電網集中風險並阻止停電事故擴散,也將帶動這波重電產業至少十年的榮景,相關概念股如大同、華城、中興電、士電將長期受惠。

AI 生技醫療興起 將大幅縮短藥開發時程

除重電產業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為生技醫療產業。根據研調機構 MarketsandMarkets 市場報告,2022 年全球 AI 藥物發現市場產值規模約為 6 億美元,預估到 2027 年可成長達 6.6 倍達到 40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 45.7%,AI 藥物新藥市場規模成長驚人。

此外,成功開發一項藥物,平均需要 10~15 年的時間,新藥開發成本平均 10 億美元,甚至可能超過 20 億美元,而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約有九成最終未獲得批准上市的許可,因此新藥開發所需耗費時間與龐大的成本往往是造成新藥開發失敗的主因。

生成式 AI 技術將能加速新藥開發流程,也降低整個藥物開發過程風險,節省寶貴時間和金錢,提升藥物開發效率,在一份由波士頓顧問公司 (BCG) 和惠康基金會 (Wellcome Trust) 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生成式 AI 可以為藥物開發到臨床前階段節省至少 25∼50% 的時間和開發成本,更是大大提升新藥開發成功的機率。

AI 分析與智慧設備 開啟台灣「護體神山」模式

目前 NVIDIA 的 AI 技術除應用於藥物研發外,還包含基因體分析、醫療設備與醫學影像,可結合台灣產業優勢,發展精準醫療、智慧醫材設備與遠距醫療,可望成為台灣的「護體神山」。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理財周刊》124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