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浮動式風場成區塊開發新星 三大關卡仍待跨越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 2022-07-10 12:54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在即,各開發商積極競逐關鍵門票,而隨著近岸淺水水域已漸飽和,浮動式風場成為區塊開發最受矚目的新星,來自丹麥、西班牙、德國等國及本土開發商,爭相引進浮動式風場,但包括技術、國產化能量、基礎建設等,都是擺在前待跨越的關卡。
離岸風電今年邁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預計 2026 年至 2035 年,釋出 10GW 裝置容量,9 月將公布第一期選商結果,風場至少須通過環評初審,才能爭取區塊開發資格,且經濟部能源局已規畫比照過去離岸風電發展模式,目標 10 月底推出浮動式風機示範獎勵辦法。
目前離岸風機主流為固定式風機,平均水深最多只能到 50 公尺,且在 20 公尺的水深具備成本優勢,超過 40 公尺後,建造成本將大幅飆升。
反觀浮動式風機,不須將基樁固定在海床上,可透過浮動式平台,安裝在平均水深 50-200 公尺的海域,開發範圍寬廣許多,且不須打樁,可降低噪音及施工對海域環境的危害,浮動平台與風機可在岸上組裝,也降低海上施工風險,同時節省水下基礎安裝時間。
也因此,隨著近海淺水水域開發趨於飽和,相對不受水深限制的浮動式風機,成為區塊開發階段的一大新星,來自西班牙的貝富新能源 (BlueFloat Energy)、丹麥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CIP)、德國的萊茵再生能源等國外開發商,都摩拳擦掌,有意在台導入、投資相關技術。
本土開發商則搶得頭香,成為首座取得區塊開發資格的浮動式風場,上緯新能源 (SRE)、天力離岸風電、永冠 - KY(1589-TW)、雲豹能源合資成立的「離岸風電台灣隊」,位於苗栗外海的 Formosa 5 海碩離岸風電計畫,近期通過環保署專案小組初審審查,盼藉此推動在地產業鏈發展,將核心技術根留台灣。
從技術層面來看,浮動式平台雖然不須考量基樁承受度,較適合安裝大型風機,但相較於固定式風機已發展二、三十年,技術相對成熟,全世界浮動式風機技術還在早期階段,仍有許多技術問題待克服。
且國內離岸風電固定式風機本土供應鏈,仍在站穩腳步階段,針對離岸風電產業被嚴格要求的國產化項目,浮動式風機本土供應鏈能達到何種程度,也將備受產業關注。
另一方面,浮動式風場對港口基礎建設要求高,國內港口水深、載重等仍待加強,且由於目前浮動平台海事工程大多使用拖曳錨,相關海事工程能量也是挑戰。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