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大金融新聞回顧〉台股暴漲暴跌、金融圈大併購年、政府重手打炒房
鉅亨網陳蕙綾、郭幸宜、王莞甯、陳于晴 2021-12-28 11:36
回顧 2021 年,台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本土疫情,三級防疫警戒實施逾 2 個月,內需型產業首當其衝;台股也走過驚滔駭浪的一年,不僅出現盤中崩跌 1400 點的股災,如今又重回萬八、改寫歷史新高;全台房市熱到爆,引起央行、財政部、內政部關注,陸續下重手打炒房;此外,金融界也有許多重量級的併購大案,讓市場高度關注。以下是 2021 年國內十大重要金融新聞。
一、台股歷經暴跌千點、登萬八創高、航海王當沖熱
5 月 12 日本土疫情爆發,引爆資金逃命潮,加權指數盤中暴跌 1417.86 點或 8.55%,創史上最大單日跌點、跌幅紀錄,19 大類股全面收黑,收盤跌點收斂至 680 點,留下 737 點的史上最長下影線;大盤單日成交量高達 7727.72 億元,創新天量,上市櫃成交金額合計 8919.28 億元,成交張數 2000.46 萬張,均締新猷。
今年 3 月長賜號擱淺蘇伊士運河,造成亞、歐海運航線嚴重堵塞,推升運價飆高,貨櫃三雄也展開一段不可思議的行情,除了主力外,散戶一窩蜂湧進搶搭航海王熱潮,帶動當沖占比連續 3 個月突破 4 成,若以今年初至年中高峰股價來看,長榮、陽明、萬海漲幅高達 478%、758%、627%,資金效應更是蔓延至散裝航運及貨攬業,單日出現 10 多檔航運股漲停板更是不在話下,不過,資金浪潮褪得也快,貨櫃三雄股價反轉直下,導致違約交割頻傳。
在航海王的加持下,傳產股全面輪動,包括鋼鐵、塑化、造紙、紡織、水泥、玻璃以及金融股,今年均輪流成為多頭追捧的焦點,帶動加權指數屢創歷史新高,並一舉站上萬八大關,自開紅盤以來,累計已大漲超過 3100 點,27 日最高衝上 18099.78 點,收盤為 18048.94 點,雙雙改寫新猷,在資金湧入下,台股也出現 13 檔千金股的榮景。
二、金融圈大併購年 富邦金併日盛金、開發金吃中壽
2021 年為金融圈的大併購年,開發金 (2883-TW) 已獲准合併中壽 (2823-TW),富邦金 (2881-TW) 也通過向金管會申請併購日盛金 (5820-TW),最後則是國票金 (2889-TW) 擬娶安泰銀 (2849-TW)。
開發金的併購路從 2017 年 8 月開始啟動,在今年 1 月初收購至 55.95%,到了 8 月中宣布以普通股、特別股及現金三大組合換股,終於完成併購中壽,中壽也將於 12/30 下市,成為開發金旗下 100% 子公司。開發金總經理龐德明表示,中壽併入後,將加速強化集團競爭力及發揮經營綜效,期許開發金未來可成為前五大金控,並維持兩位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富邦金已通過吸收合併日盛金控,備妥 500 億「聘金」,包含約 300 億元普通股及約 200 億元特別股迎娶日盛金,就連日盛金前董事長都說:「「日盛金控併入富邦金控,像是嫁入豪門一樣」,此併購案為國內首樁「金金併」,預計取得金管會核准後訂定合併基準日,規劃 2022 年第一季完成富邦金控及日盛金控合併。
國票金是國內唯一一家由票券業者轉換設立,也是 15 家金控中,唯一沒有實體銀行的金控,10 月董事會在獨立董事「反對」的狀況下,投票通過以現金加上特別股、共約 337 億元的價格併購安泰銀行;不過國票金的併購之路並不順暢,歷經總經理丁予嘉閃辭,以及耐斯派股東興訟,目前雖然已送件向金管會申請換股合併案,但產金分離、財務等審核都將是此案的一大考驗。
三、房地合一 2.0、實價登錄 2.0 上路 央行四波打炒房
為遏止投機炒作哄抬房價飆漲,行政院動員各部會打炒房,財政部修法推動房地合一稅 2.0,對於短期持有者課以重稅,其中個人從原先的持有房地 1 年內出售課稅 45%,拉長為 2 年;持有 1 到 2 年稅率 35% 則延長為 2 到 5 年;境內企業也比照自然人稅率,從原先的適用營所稅率 20%,改為持有 2 年內售出課稅 45%、2 到 5 年內售出課稅 35%。
根據財政部統計,房地合一稅 2.0 在 7 月 1 日上路後,初期個人部分一度達到 29.2 億元,創下單月新高,但隨後受疫情影響,稅收降至 13.4 億元,9 月隨著疫情趨緩稅收再度翻轉攀升,11 月稅收來到 28.5 億元,逼近 7 月新高。
台灣央行自去年 12 月進行央行總裁楊金龍上任後首度打炒房後,至今年 12 月的理監事會議,已四度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力道一波比一波還重,多項貸款成數上限均已調降至僅 4 成。
最新一波央行最新祭出的打炒房措施,將購買高價住宅貸款、購地貸款、餘屋貸款和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等均調降成數,以避免資金流於囤房囤地。目前國內房價仍處在上漲壓力下,央行認為,相關措施效益將逐漸發酵,但也強調,央行主要是從授信風險著手,並非控制房市。
內政部祭出實價登錄 2.0,修法重點包括揭露完整門牌或地號;增訂主管機關查核權與查核範圍;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書後 30 天內逐案申報;建商、代銷業者、自行銷售預售屋者全面納管;未申報或價格不實經 3 次處罰仍未改正者,加重處 15 萬元至 75 萬元罰鍰。
為了打擊預售屋炒作行為,內政部最新一波加重打炒房力道,除了全面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外,還將嚴懲炒作行為,最高處 3 年徒刑或併科 5000 萬元罰金,同時要求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管制私法人購屋、建立檢舉獎金機制等,以有效防止住宅淪為炒作工具。
四、連鎖餐飲掀漲價潮 全年 CPI 逼近 2% 通膨警戒線
今年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再加上海運運價飆出新高,各國通膨壓力高漲,台灣也未能倖免於外,尤其連鎖餐飲集團包括王品 (2727-TW)、瓦城 (2729-TW)、麥當勞、肯德基等陸續宣布漲價,連動中小業者,單是 11 月外食費年增率達 1.65%,創逾 2 年半新高;而我國至 11 月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年增率已連 6 個月衝破 2%。
連鎖大型業者中,自王品於 10 月 25 日開第一槍宣布部分品牌調漲 5% 左右後,麥當勞自 11 月 24 日起超值全餐平均漲 2.2%,點心飲料類平均漲 4%,而肯德基 12 月 7 日起部分餐點售價調漲 2-10 元左右。就連平民小吃八方雲集品牌鍋貼、水餃也漲 0.5 元,換算下來,光是一顆招牌水餃漲幅就高達 9%。
由於我國前 11 月 CPI 年增率平均為 1.91%,在目前通膨壓力尚未明顯趨緩下,全年恐有破 2 疑慮。
五、今年進出口創新高 GDP 有望衝破 6% 寫 11 年新高
儘管今年國內爆發本土疫情,三級警戒後嚴重衝擊內需動能,但受惠於出口高度暢旺、民間投資熱絡,日前主計總處再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 (GDP)0.21 個百分點至 6.09%,將是 11 年來新高。同時,央行在第四季的理監事會議中,也調升我國 GDP 預測值為 6.03%,同樣看好 GDP 將衝破 6%。
主計總處預估,由於 5G、車用電子、高效能運算、物聯網等新興應用需求暢旺、科技類產品出口強勁,傳統貨品也隨全球經濟復甦而持續成長,今年輸出、入分別成長 16.75%、18.49%。
而主要半導體領導廠商持續推動資本支出計畫,以及供應鏈深化在地投資的群聚效應也逐漸顯現,主計總處估全年民間投資成長幅度將達 18.88%,與出口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雙頭馬車。
根據財政部統計,累計今年前 11 月出口值 4057.5 億美元,創下近 11 年來最大增速,就連我主要五大出口市場也提前追平歷年紀錄,預期第 4 季出口將是有史以來最旺的一季。
財政部分析,出口持續暢旺主要可歸納五大原因,包括:一、疫情反覆衍生出新共存模式,先前壓抑的終端需求因此加速釋放,二、數位轉型與新興科技加持,三、科技傳產漲價效應,四、缺料導致產能遞延,五、東西方年底採購旺季。
六、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恐慌蔓延 股東會史上首延期
台灣社區爆發大規模本土疫情,5 月 15 日,指揮中心將台北、新北率先升級至第三級防疫警戒,本土確診數瞬間突破百例,引發民眾恐慌,三級警戒也擴大至全台,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企業也實施遠距上班,各大城市大眾運輸空蕩蕩,頓時成為空城,民生餐飲業受疫情衝擊,紛紛暫時停業因應,許多店家甚至直接歇業,8 月時,全台實施無薪假人數暴增至 5.7 萬人,住宿餐飲及批發零售業為重災區。
就在疫情看似趨緩之際,多家電子廠又傳出群聚事件,外界憂心衝擊半導體供應鏈,此外,南部地區也遭受 Delta 變種病毒威脅,三級警戒持續了兩個多月後,中央終於在 7 月 27 日起調降為二級警戒,但各縣市仍繃緊神經,尤其是雙北地區,餐飲業禁止內用規定直至 8 月中下旬以後才陸續鬆綁。
疫情重擊許多內需型產業,政府釋出紓困 4.0 方案,總預算額度上限調高為 8400 億元,協助逾 1174 萬個人、家庭、業者減輕負擔,內容包括每位孩童發 1 萬元家庭防疫補貼、自營或無一定雇主之工作者發 3 萬元紓困,以及補貼受疫情影響之企業員工薪資等。
政府沿襲去年三倍券成功經驗,於 10 月上旬推出振興五倍券政策,民眾可透過數位、實體方式獲得 5000 元,預計創造 2000 億的效益,另各部會也共襄盛舉加碼提供好食券、藝 Fun 券、農遊券、國旅券、動滋券、客庄券、i 原券、地方創生券等 8 大振興券,盼帶動台灣經濟復甦。
此外,5、6 月向來是股東會旺季,但今年疫情肆虐,連帶也使台灣證券史上首度因疫情短期全面暫停股東會,受影響家數共計 1931 家,包含上市 923 家、上櫃 763 家與興櫃 245 家。
雖然 7 月股東會解禁,但根據股東會防疫指引,每會場「室內不得有 5 人以上、室外不得有 10 人以上之集會人數」,由於曾爆發科技廠的移工群體染疫,因此各上市公司針對重啟的股東會防疫規範都滴水不漏。為因應視訊股東會的需求,集保結算所積極建置股東會視訊平台,預計 2022 年 2 月前就會完成平台建置,3 月進行測試與宣導,4 月正式上線。
七、全台房市火熱 台南、新竹、高雄年漲幅逾 2 成
受惠於台商資金回流、供應鏈重組、超低房貸利率、疫後通膨及台股穩健等五大因素支撐,推升全台 2021 年不動產交易土地及商用不動產的價量雙創歷史新高,同時,在就全台建物移轉量來看,預估 2021 年全台交易量為 34.5-34.8 萬棟,年增達 2.6%,房市呈現價量齊揚的走勢。
全台房市在全球性通膨帶動的置產抗通膨需求大增下,2021 年全台各大都會區房價明顯上漲,房仲業者統計,並以台南的近一年漲幅 28.6% 漲幅最高,新竹的 27% 居次,高雄以 22.4% 居第三,漲幅都在 2 成以上。
政府積極打炒房,從專案金檢、限貸,以及管控預售屋與炒作行為,禁止預售換約、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等,預售屋帶動價格飆漲不復見,改變市場對房價上漲的預期,房價漲勢可能趨緩。房仲業者認為,台灣經濟表現佳,低利環境仍在,購屋需求不減,但政府積極推出健全房市政策,仍將衝擊部分房市交易,預期 2022 年房市呈「量平價緩漲」格局,全年交易量估 34.5-35.5 萬棟之間。
八、勞動基金弊案、理專 A 錢頻傳
勞動基金 2020 年底爆發重大弊案,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涉嫌以職務之便勾串外部單位炒股,復華、統一及群益 3 家投信涉入遭金管會重罰,此弊案延燒一整年,也牽動勞金局前局長蔡豐清遭調職,新任局長改由蘇郁卿接掌。然而,今年 9 月底,檢調又查出,統一投信 2 名基金經理人任職期間,透過勞金局委託辦理公務員退休撫卹基金、勞工退休基金炒股,不法獲利約 8000 萬元,其中 1 人也涉及游迺文的勞動基金弊案。
金融業裁罰案件持續增加,今年罰鍰金額恐再破 3 億元。根據金管會 1~11 月裁罰案件最新統計,合計達 2 億 7655 萬元,雖較 2020 年同期略減 359 億元,但若今年底前又有理專 A 錢案重罰上千萬元,罰鍰金額不排除再出現逾 3 億元的紀錄。
今年至目前為止,金管會僅開罰一件理專弊案、裁罰金額新台幣 3000 萬元,裁罰件數至少是 2017 年以來年度新低,不過金管會日前已預告,至少有一家銀行發生理專弊案且目前正在審,年底前將再祭出裁處。
九、純網銀開業元年 樂天、LINE Bank 互別苗頭
今年台灣金融發展史開啟新篇章,為純網銀開業元年,樂天銀行與 LINE Bank 都在今年營業,台日合資的樂天國際銀行憑藉日本樂天集團資源,在 1 月底成為台灣首家開張的純網銀;僅隔 3 個月,在台具有高滲透度的通訊軟體 LINE 集團旗下的 LINE Bank 也開業。
開業迄今,LINE Bank 開戶數達 60 萬戶,搶客迅速;而樂天客戶雖落後,但平均每戶存款新台幣 8.4 萬元則超越 LINE Bank,吸金功力不容小覷。
而主打「國家隊」的將來銀行在歷經換總經理、資安等風波問題後,終於在 12 月初也拿到金管會執照,預計明年第一季才會開業,由於籌備期較長,原訂三年損益兩平,將延至開業四年才會損益兩平。
十、基本工資調升 25K 起跳 軍公教調薪 4%
基本工資連續第六年調升,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每月基本工資由 24000 元調整至 25250 元,調升 1250 元,調幅約為 5.21%;時薪則比照每月基本工資的調幅,由 160 元調整至 168 元,共計約有 66 萬名勞工受惠。
為減緩調漲基本工資對受疫情衝擊產業的負擔,經濟部祭出補貼,適用對象包含農業、服務業及受疫情連帶影響衝擊較深的部分工業,如食品、紡織、服飾製造業等;另外,托嬰、長照、醫事機構、補習班、幼兒園等受疫情影響的事業類型也可適用。全職員工每人補貼定額 1000 元,部分工時員工每人 560 元,預計 2022 年 1 月中旬受理申請。
行政院核定替軍公教調薪 4%,包括薪俸額、專業加給(教師為學術研究加給)及主管職務加給等 3 項均調足 4%,適用對象則包含軍職人員、公教人員、技工工友及約聘雇人員,這次調薪受惠人數約為 100 萬人。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