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疫苗分配不均、通膨影響 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不到6%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2021-10-06 09:03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周二(5 日)表示,IMF 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略低於 7 月預測的 6%,原因是疫情過後的債務、通膨與各經濟體復甦程度不一所致。
喬治艾娃在義大利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的線上演講表示,IMF《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將在下周更新,目前預測已開發國家將在 2022 年恢復到疫情前的經濟產出水準,不過大多新興和開發中國家可能要「更多年」才能恢復。
喬治艾娃說,美國與中國仍然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義大利和歐洲的經濟成長也逐漸增強,不過其他地區的經濟成長仍在惡化。
喬治艾娃表示,大多數國家的通膨壓力預計將在 2022 年消退,但新興與開發中國家仍持續受到影響,她也警告,通膨持續升溫可能會導致利率快速上升與緊縮的金融環境。
她表示,雖然各國央行目前一般可以避免緊縮政策,但若經濟復甦比預期快,或者通膨攀升風險成真,央行應迅速採取行動。
喬治艾娃稱,目前全球債務水準約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100%,意味著許多開發中國家在有利條件下舉新債的能力非常有限。
問及歐洲不斷上升的債務水準時,喬治艾娃表示,不斷成長的經濟讓歐洲奠定良好的基礎,以避免另一場主權債務危機。
她認為,各國必須仔細規畫如何進行疫情中期的財政整頓,消除因疫情增加的債務負擔。這些債務即將到期,必須有良好的計畫減輕債務負擔,同時也要避免削減教育或醫療資金。
此外,喬治艾娃向已開發國家呼籲增加開發中國家新冠疫苗供應、取消貿易限制,並提供 200 億美元給開發中國家用於新冠病毒檢測、追蹤和治療。
她表示,如果貧富兩國間的疫苗接種率差異過大,將阻礙全球經濟復甦,甚至造成未來五年全球 GDP 損失累計達到 5.3 兆美元。
喬治艾娃表示,各國還應加快應對氣候變遷,綠能、新的電力網路、能源效率和低碳排放的轉型,可能讓全球 GDP 在未來十年成長約 2%,並創造出 3,000 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