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恭克專欄】美國經濟離惡性通膨仍遠 美、台股市多頭不變
郭恭克 2021-04-15 17:58
第一季天文數字財政紓困支出刺激,對美國總體經濟產生明顯且立即的拉抬作用,經濟數據大幅好轉。道瓊指數、S&P500 指數三、四月聯袂續創新高,那斯達克指數與費城半導體指數亦同步轉強,費城半導體指數四月再創新高。
從美股四大指數的年線 (52 周均線) 觀察,美股 2020 年初以來,雖一度面臨漲多、乖離率過大的回檔整理,但年線始終維持穩定的上揚趨勢。台股與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走勢相當雷同,在費城半導體指數續回檔整理後續創新高,維持強勢多頭循環牽引之下,台股指數續創新高,並不讓人意外。
美國聯準會四月上旬公布三月利率決策會議紀要,再度重申在就業市場及通膨數據未達標之前,不會因市場預期就貿然改變寬鬆貨幣政策,更表示長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來自經濟展望轉樂觀,而非通膨數據的上升。
美國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因油價及能源價格上漲,由 2 月的 1.7% 上升至 2.6%,為連續第 12 個月低於聯準會設定的下限目標 2.0% 後的首度回到 2.0% 以上,創 2018 年 8 月後最高點,顯示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對終端消費造成上漲的衝擊。去除能源與食物類後的美國 3 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由 2 月的 1.3% 上升至 1.6%,為連續第 13 個月低於聯準會設定的下限目標 2.0%,顯示去除能源與食物類因素,物價水準仍在穩定目標之下,對美國聯準會維持極度貨幣寬鬆政策,仍不構成太大的壓力。國際油價短期走勢已自 3 月高點回落,進一步觀察 4 月物價指數可求證通膨壓力的高低。
從美國三個月國庫券走勢觀察,三個月國庫券殖利率自 2 月以來,仍創新低,並未隨長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而走高,顯示金融體系短期資金情勢仍在美國聯準會控制下,維持高度氾濫狀態。
造成長年期公債殖利率之所以形成上升趨勢的主因有三,首先是經濟景氣預期強弱,其次是通膨數據的現況與展望,最後為公債籌碼的供給與需求。從美國實際物價數據,其實尚不構成通貨膨脹壓力,美國聯準會亦表明短期不會改變購債規模,因此重申長年期公債殖利率在 2021 年第一季的上升,主要來自對未來經濟景氣的樂觀預期。
從 CRB 指數觀察,代表 19 種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指數的 CRB 指數自 2020 年 4 月以來緩步走升,顯示經濟生產活動的最上游生產與消費緩步復甦。隨著國際能源價格與部分工業用金屬加大上漲幅度,導致部分市場分析者開始憂心通貨膨脹壓力再起。
但從 CRB 長期走勢觀察,發現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其實仍在相對低檔區,離造成全球全面性通膨壓力的條件,恐怕距離仍遠。目前 CRB 指數在 200 點以下,仍在長期相對低檔,金融海嘯爆發前的 2008 年 7 月最高達 473 點,嚴格來說,300 點以下,均屬於正常的經濟景氣擴張階段的物價狀態。
在經濟景氣穩定正常的擴張階段,通常伴隨一定程度但未失控的物價上漲,隨經濟景氣進入快速成長的景氣擴張循環末期,惡性通膨的鬼魅隨之而來,但陶醉在資產與所得快速上漲的投資人或一般民眾,往往失去應有的戒心,導致自己成為景氣循環過程中,資產重分配下的犧牲品。
從全球物價情勢觀察,其實尚不構成經濟景氣進入景氣擴張循環的末升階段,投資者對長期通膨展望保持戒心無可厚非,但誤判真實現況,恐做出錯誤投資決策。
台灣總體經濟現況遠優於美國及絕大部份國家。2 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較 1 月的 37 分跳升至 40 分,創 31 年新高,進入代表經濟景氣過熱的「紅燈」區,為 2010 年 9 月後首見,顯示國內防疫有成,除對外出口與接單同步告捷外,內需消費、國內投資亦恢復活力,整體經濟成長力道持續增強。景氣對策信號亮出自 2010 年 9 月以來的首度「紅燈」,提醒股市、房市投資者,總體經濟雖持續有利多方榮景,但務必居高思危,慎選投資標的。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