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觀天下〉拜登政府向左轉 

台灣銀行家 2021-04-09 08:45

撰文:Matthew Fulco 傅長壽

美國正在讓凱因斯再次偉大

在拜登政府眼中,英國經濟學大師――凱因斯提倡的政府大幅舉債方案雖然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卻是避免經濟蕭條的唯一之路。

美國國會 2021 年 3 月通過了 1.9 兆美元的武漢肺炎紓困計畫,成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方案之一。這項計畫將每周 300 美元的失業救濟金延長到 9 月 6 日;對大部份美國人及其家屬發放 1,400 美元的支票;並向州政府、地方政府、部落政府提供 3,500 億美元的紓困。同時也撥 1,200 億美元給 12 年義務教育的學校、300 億美元給餐廳。

這麼大規模的紓困,表示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即將大幅轉彎,雷根革命(Reagan Revolution)帶來的新自由主義共識已經結束。

COVID-19 終結了雷根政府至今 30 年的新自由主義共識

雷根總統有句名言:「英文裡最恐怖的話就是,『我是政府,我來幫忙了』。」

雷根說到做到,他推崇供給面學派,解除商業管制、降低稅率、削弱工會。他在 1980 年代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兩次總統大選,因為當時很多人都跟他一樣熱衷小政府,而且這種信念到了 2010 年代也未減弱。問題是,當時的美國沒有大瘟疫。但看看現在,武漢肺炎截至 2021 年 3 月中已經在美國感染了 2,940 萬人,殺死了 53.4 萬人;美國在 2020 年的經濟衰退 3.5%,是 1946 年以來的最差表現。而且從疫情爆發開始,已有 430 萬人失去工作。

但拜登總統把這場危機當成轉機,希望藉此重振政府對經濟決策的重要性,讓政府從雷根批評的禍根,變成帶來幸福生活的力量。

拜登師法 1933 年羅斯福總統

他在競選時就高舉「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口號,在競選官網上寫著「每次美國陷入困境時,我們都會團結起來,用公共投資與強而有力的社會契約奠定基礎,讓美國人同心協力向前邁進。」這句話很有羅斯福新政(The New Deal)的味道,那項政策永久性地加強了聯邦政府對美國日常生活的影響力。

新政裡面那些直接對家庭紓困、用公共工程製造就業機會等等作法,都來自 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凱因斯認為在嚴重衰退時期,光靠私部門不太可能推動經濟復甦,因此政府必須帶頭灌注信心,讓人們相信凜冬結束之後,春天就會到來,這樣經濟才會反彈。他不認為債台高築會讓人失眠,反而認為信心崩潰才可怕;如果必須冒險借錢才能穩定信心,那就借吧。

如今美國又回到 1960 年代以來最相信凱因斯的時刻,從川普任內的早期刺激方案,到當下的武漢肺炎紓困方案,都主打大規模援助個人與企業。

當然,民主黨建制派的拜登竟然帶頭重拾凱因斯,還是讓人有點意外,畢竟他在 1973 至 2009 年的 36 年參議員生涯中都是經濟溫和派,而那段期間也剛好是新自由主義的崛起與高峰。

但拜登知道,當下的危機必須當機立斷,錯過了時間,經濟衰退就會變成經濟蕭條。因此他讓武漢肺炎紓困方案撥一大筆錢,直接援助那些因為無法在家工作而受疫情衝擊最大的人。

2008 年後的復甦,因紓困規模縮減而陷入多年低迷

在此同時,民主黨也深記 2008 年至 2009 年金融危機之後溫和復甦的慘痛教訓。當時他們在國會中跟共和黨妥協,縮減了經濟刺激的規模,成功避免了經濟衰退,卻使美國多年陷入低迷。勞動參與率在歐巴馬任內大幅下降,財富不平等上升,最後這些問題助長了民粹主義,讓川普這匹黑馬在 2016 年抓準機會入主白宮。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今年 1 月表示,「做得不夠用力,顯然比用力過頭還要危險很多。2008 年至 2009 年的故事告訴我們,國會應對金融危機時如果過於畏首畏尾,會付出什麼代價。」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是白宮決定舉債刺激經濟過程中的關鍵人物。她採取許多凱因斯的洞見,認為應該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促進充分就業、經濟強勁成長,甚至用這些工具讓財富比現在更平等。新自由主義者很討厭通膨,但她認為有些事比通膨更重要。

葉倫在參議院的提名聽證會上,以她小時候在紐約家中地下室觀察醫師父親治療病人的經驗,簡介她的經濟學核心信念。

如今人人(幾乎)都是凱因斯主義者

「他會處理患者的整體狀況。他重視對方過著怎樣的生活,是不是被開除了,是不是付不起錢。我也一直想用同樣的方法來做我專長的經濟學,用經濟學讓人們過得更好。」

她承認大規模刺激經濟將加重債務負擔,畢竟美國的債務在 2020 年已超過 27 兆美元;但她認為由於目前利率位於歷史低點,長期來看舉債的效益遠遠超過成本。

這意味著美國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 1980 年代以來最快速的 GDP 成長。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估計美國今年經濟將成長 6.5%,這個數字是該組織在 2020 年 12 月預估的 2 倍。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首席美國經濟學者達科(Gregory Daco)則認為經濟成長可能達到 7%,增加 700 萬個工作機會。

紓困計畫把重點放在決定經濟能否復甦的關鍵:低收入家庭。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估計,該機會將使最貧困的家庭增加 20% 的收入,最富有的家庭只增加 1%。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更可能花掉天降之財,給整體經濟打一劑強心針。

不過當然會有一些新自由主義者擔心刺激計畫力道過猛。例如 1999 至 2001 年的柯林頓政府財政部長,以及歐巴馬政府的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桑默斯(Larry Summers),就是批評力道最大的民主黨人。

他 2 月在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表示,「我認為我們必須確保經濟不會過熱,並留下夠多餘裕給公共投資使用。」

桑默斯示警:紓困規模太大,可能引爆通貨膨脹

桑默斯懷疑美國真的需要史上規模最大的刺激計畫,他表示,「關鍵在於總體規模是否過高;以及其中有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能使經濟更強勁,沒有的話就只是在發錢。」

MIT 經濟學教授奧立維˙布隆沙(Olivier Blanchard)也這麼說,他 2 月在推特上說,「保護經濟用不到 1.9 兆美元。投這麼多錢可能會讓經濟嚴重過熱,產生反效果。」

不過白宮和民主黨的國會議員都願意承擔通膨風險,正如葉倫 3 月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上受訪時所說,他們已經算過了風險:「這十幾年來通膨一直很低。刺激當然有風險,但聯準會和其他機構有辦法應付。」

此外,民主黨可能可以從紓困方案開始,逐步解決美國的不平等問題,如此一來就有可能使民主黨浴火重生,和其他重視經濟公平的勢力結為同盟,從美國人民那裡獲得最有力的支持,因而獲勝。

如果民主黨想趕走川普的民粹主義妖風,就該聽聽葉倫在聽證會上的建議:「在那之後我們必須重建經濟,讓它為更多人創造財富,並使美國勞工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經濟中具備競爭力。」(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劉維人)

來源:《台灣銀行家》136 期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