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上沖下洗 歐洲企業忙築避險保護牆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外電
近來外匯市場波動劇烈,不少企業開始修正營運策略。(圖:AFP)
近來隨著歐元急遽下跌,為歐洲製造商創造絕佳機會得以享受低廉的製造成本,以供給全球市場。
根據《路透社》報導,隨著近幾個月外幣劇烈變動,許多企業開始修正自身策略,希望在未來貨幣急遽變動時,得以應付全球各地市場的各項變化。
瑞典車廠 Volvo 就是其中一例,該公司在上月宣布投入 5 億美元,計畫在美國興建工廠,以抵禦匯率變動的影響,達到建立長期保護的目標。Volvo 執行長 Hakan Samuelsson 表示:「我們將消除短期匯率波動因素,以創造自然避險」更強調匯率波動對於不同區域顧客的長期承諾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所謂「自然避險」,是指供應商、工廠和消費者皆處於相同貨幣情況下,自然能免受匯率劇烈變動之害,達到自然避險的效果。這樣的操作模式,在食品與飲料製造商最為常見,考量到商品易腐爛特性,這類企業的生產基地通常貼近送貨地點。但這類商業模式對於耐用商品,如汽車、電子或服裝等產業並不常見,反而更看重低廉勞動成本與經濟規模等因素。
受到近幾個月歐盟與美國經濟前景明顯分歧影響,由於美國經濟復甦腳步已逐漸步入軌道,聯準會於去年 10 月宣布將停止大規模債券購買計畫;反觀今年 1 月歐洲央行卻宣布將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振興區域經濟,上述情況導致美元與歐元匯率產生大幅度分歧,過去9個月來,避險成本大約漲了 3倍。
倫敦投資公司 Liberum 消費產品分析師 Robert Waldschmidt表示,儘管自然避險在部分商業領域已是流傳已久的方法,但在外匯市場劇烈變動時,更顯得格外重要。
英國網路服飾零售商 Asos (ASOS-US) 受到英鎊走強影響,在本月對外宣布,未來在採購服飾時,已決定歐元區將採用歐元計價,在美國則採用美元計價。
而當地採購也有其他好處,例如在非洲地區,採用當地供應商可帶動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和購買力。例如食品大廠雀巢 (NESN-US)、啤酒製造商SABMiller (SAB-US) 與消費品牌聯合利華 (ULVR-US) 都採用當地供應商策略,如此一來不僅能確保供應來源,也能創造更實惠的價格。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