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深入德紹,一探影響蘋果、Ikea設計的反骨魂 走在包浩斯之城商業周刊 2020-04-06 09:20文●張智強 包浩斯學校創立 100 年了, 它所在的德國城市德紹,沉寂多年又鮮活熱鬧起來, 不僅包浩斯博物館成立,校舍也重新包裝成旅店, 重新喚起全世界設計迷對於包浩斯主義的回憶與熱情。 深入德紹,也檢視生活周遭有哪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 其實也是這主義不敗於潮流的延伸。 有百年歷史的包浩斯學校,校舍經改造後翻身為旅店。(攝影者.張智強) 軍醫院、屠房化身創意基地 東德小城 有機設計大展 沒有一個設計浪潮,能夠像包浩斯(Bauhaus)這樣,影響力如此無遠弗屆。 藝術與設計學校包浩斯僅生存 14 年,其教授藝術與設計的新形態,及對建築設計突破性的理念,卻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導師和學生,散布全球不同角落,並影響人們日常生活至深,從如今隨處可見的蘋果電腦、Ikea 等生活產品,到公共房屋和學校校舍設計等,都和包浩斯理念脫不了關係。 2019 年是包浩斯學校創立百年紀念,德國許多曾與包浩斯扯得上關係的城市無不大肆宣揚,從研討會、展覽和慶祝活動,當然曾為包浩斯學院所在地的柏林、威瑪(Weimar)和德紹(Dessau),更是競相博取「包浩斯之城」的印象。 然而,我認為包浩斯浪潮最影響深遠、最黃金的時代,仍是在德紹這個小城中發生的,1923 年學校在這裡開辦時,理念轉為將藝術與科技結合,追求和社會需求相結合,讓產品不但可以大量生產,還兼具美觀、便宜、以人為本的特質,這個當時看來離經叛道的主張,一直到現在,甚至未來都會是人類發展的主流。 若不是包浩斯學校,我不會到訪德紹 3 次之多,甚至將來都會一再造訪。這個人口只有 8 萬多的東德小城,在 20 年代曾是重要的工業重鎮,有著開明的政治家、發明家與企業家,包括擁有 300 多項專利產品的胡戈.容克斯(Hugo Junkers),這也是包浩斯學校後來選擇移居至此的因素。 然而,它也面對著許多東德城鎮所面臨的困境,隨著戰爭、工業化沒落、工廠蕭條和人口外流,城市逐漸凋零,人們也逐漸淡忘了這個不屬於一級城市的小地方。遊人們會去柏林、去萊比錫,輕易的忽略這個夾在中間、生氣薄弱的城市,就算為了包浩斯而來,也只會短短待個 2、3 個小時的時間。 我過去曾在 2010 年和 2015 年到德紹遊歷,當時除了包浩斯建築,市中心是完全平凡無奇的,人們臉上也不太有笑容,然而 2019 年 12 月,到訪這的第三趟之旅,卻開始有了變化。 年輕人回流,傳承反傳統精神 過去許多年輕人畢業後便會急於離開德紹到大城市,但現在有些人開始思考如何運用創意,傳承包浩斯反傳統的革命精神,重新賦予這裡新的生命。像是把一百多年的舊軍事醫院改造成新創意基地 VorOrt Haus(在地的家),不僅讓藝術設計工作者利用此地做為工作室,也舉辦許多表演與展覽活動,促進本地與遊客交流。 另外,也有個名為安德斯滑板公園(Andes Skatehalle)的地方,以前是充滿血腥氣味的屠房,現在則是年輕人經常聚集的室內滑板場,成為城內最受歡迎的娛樂場所之一。 現今的德紹,因近年積極從事城市改造,把土地還給大自然的工程,比起我 2010 年初到訪時,還要綠意盎然,處處都是大片草地,也有和包浩斯基金會合作的低度管理社區農場,鼓勵德紹成為在地生產、自給自足的可持續發展城市。 繼包浩斯學校風潮後,德紹正以自己的方式創造新局,其實這也是源自包浩斯的啟發,它不僅是某種簡約的幾何硬體風格,而是能夠隨著時代演變而不斷發展、擁抱大眾的精神。 雖然經歷戰火摧殘,德紹至今仍保存有相當完整的包浩斯建築,想要一次看過,從早上 10 點到下午 5 點還有從火車站出發的包浩斯公車貫穿包浩斯學校、穀倉(Kornhaus,包浩斯風格的遊客餐廳)等重要景點,值得包浩斯迷跳過柏林等大城市,專程走上一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90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69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文章標籤包浩斯學校德國城市德紹傳承反傳統更多上一篇口罩國家隊幕後 「憨慢」台灣人是亞洲第二大不織布供應商下一篇美國過半小商家,只剩15天現金可活 居家令激出共好生意:物流聘失業人、書店推關懷包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