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買陸股、看過來:傳媒、計算機為商譽減損高風險族群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2019-01-23 17:50
2019 年 1 月初,中國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針對「商譽減損」表達出他們的看法,與會的諮詢委員大部份同意,隨著企業合併利益的消耗,應將併購產生的商譽帳面價值減至零。因此商譽減損議題再度浮上枱面。
在 2013 年至 2015 年間,中國 A 股上市公司的顯學就是以高溢價方式併購其它企業,導致 A 股上市公司的商譽快速累積。以光大證券統計顯示,截至 2018 年第三季底,A 股上市公司商譽規模共計人民幣 1.45 兆元,2017 年為 1.26 兆元。至於商譽 / 淨資產比例 2018 年為 4.1%,比 2013 年大幅提升 2.93 個百分點。
若以掛牌板類來看,在創業板的上市公司的商譽問題最嚴重,商譽 / 淨資產高達 19.24%,遠高於主板的 2.6%、中小板的 11.22%。
而 2017 年創業板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提列商譽減損,當時商譽隱憂最嚴重的產業集中在傳媒、電腦、電子、醫藥生物等領域。
2018 年年報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對於商譽減損風險做出公告的公司共有 62 家;其中,有明確說明商譽減損問題,且將會對獲利造成衝擊的公司大多集中在傳媒和電氣設備兩個產業。
傳媒、電氣設備、計算計、家電商譽減損高風險
從上圖可以看出,傳媒產業在 2018 年第三季中的商譽已經突破人民幣 1800 億元,占淨資產的比例接近 30%。主要因為近幾年傳媒產業從事大量的併購重整,大幅溢價收購導致商譽激增。
此外,中國政府加強規範互聯網傳播秩序的相關政策,導致部分上市公司業務萎縮,加上中國廣電總局針對遊戲發行數量有所限縮,產生遊戲公司營收萎縮等一系列問題,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紛紛表達被收購公司的業績達成目標情況不如原先預期,使得高估的商譽必須下修。
除了傳媒產業外,也有數家電氣設備產業的上市公司針對很可能發生的商譽減損問題,進行壓力測試,測試主因在於新能源車和太陽能產業鏈的相關業務受到中國政府政策調整衝擊,所以被收購公司的收入和獲利成長並不樂觀。
另一個商譽減損高風險的族群為計算機產業,該產業中共有 66 家公司 2017 年商譽超過全年獲利,一旦商譽發生減損,對於業績會產生較大衝擊。
至於家電產業中,商譽較高的企業為美的集團和青島海爾,主要來自於其對庫卡、東芝以及 GE 家電資產的收購。以金額來看,2018 年第三季,美的集團帳面商譽價值為人民幣 296.2 億元,青島海爾商譽帳面價值為人民幣 212.0 億元,兩者占淨資產比重約在 30%~40% 間。
其他公司中,商譽占淨資產比重超過 50% 的有天際股份、飛樂音響、奮達科技、英唐智控,這些都是屬於業績高風險族群。
由於商譽減損的問題一直被提出來討論,也促使上市公司當下在採取併購行動時也趨向務實,對於標的評價也較為合理。此外,併購趨勢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股市走向也有著正相關。
同時,目前 A 股市場處在低檔,併購後的股價上漲效應降低,且併購方若想採取增資方式,以目前股市氛圍股東參與意願也不高,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上市公司進行併購的想法。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