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帆專欄】中國的寬鬆政策開始見效
胡一帆 2018-11-14 14:30
美中貿易爭端持續令中國經濟增長受壓,受此負面影響的初步跡象已在重要經濟指標顯現:第三季中國 GDP 按年增加從上半年的 6.75% 下降至 6.5%。投資和消費數據已率先受到衝擊,而隨著貿易衝突持續升級,預計其他數據也將出現下滑。
好消息是,中國的寬鬆措施已開始對經濟發揮作用。例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在連續 6 個月放緩後,1 至 9 月的按年增長率從 1-8 月的 5.3% 略微上升至 5.4%,9 月份增速也進一步加快。除此之外,儘管景氣低迷,但 9 月份的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速仍從 8 月的 9% 上升至 9.2%,主要受到必需消費品和通信設備銷售增長的推動。
近幾個月來,經濟數據總體上喜憂參半,促使政府持續以各種方式積極支持經濟。貨幣政策轉向「穩定「,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也變得更加積極,重點放在支持基礎設施項目方面。
事實上,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在近期的高層會議上發出進一步放鬆政策的明確信號,包括第三季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 11 月 1 日習近平主持的與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會,以提振市場情緒。領導人重申了穩定就業、金融市場、出口、外商投資、國內投資以及市場預期的目標。特別是,政府承諾將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支持,這些企業在環保措施、去槓桿政策和貿易爭端中受到的衝擊最大。
投資者一直要求採取更多措施,比如減稅和幫助非國有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這些措施如果在未來幾個月宣佈並實施,可能會極大地提振市場情緒。中國政府還進一步深化市場開放,積極推進與非美經濟體,特別是日本構建策略夥伴關係。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10 月底訪華期間,雙方達成了從基礎設施到能源和汽車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協議,並簽訂 300 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兩國領導人還承諾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談判。
鑒於中國經濟的巨大規模以及政府對於製造業升級和發展科技行業的決心,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從長遠來看極具韌性。日本與美國的貿易戰教訓也給中國堅持自主帶來支持:避免做出過多讓步、貨幣快速升值、對外投資急劇增加,以及過度依賴財政和貨幣刺激。
不過,全球供應鏈變化的第二輪效應仍需要密切關注。貿易爭端可能導致供應鏈遭到破壞,美國將受益於核心高科技和創新產出,中國則受益於大量熟練勞動力、優越的基礎設施和高度工業化。世界其他國家可利用兩者來為自己謀利。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