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的念力法則生效?漢能薄膜私有化回A,需謹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10-24 19:37
提到“漢能薄膜”,不得不提到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從默默無聞創業者到一舉成為中國首富,無論從創業初期到漢能薄膜的壯大,都在書寫李河君不平凡的事迹。
“神話”的締造到破滅
1994年,與許多剛踏出校門正為規劃人生而發愁的大學生不同,客家人李河君骨子里的冒險念頭卻開始發酵,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人民幣,正式開啓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短短6年中,李河君倒賣過電子產品、玩具,做過礦產生意,最初的5萬元資本滾成了一個8000萬資本。這背後離不開李河君的一個信念,他始終相信念力法則——當你發自内心相信一件事的時候,當你不斷堅持,這件事情就一定會發生。
念力法則的特質是“冒險”,這也支撐著李河君迎風而起,隨著上世紀90年代,國家剛剛打開了民營資本進入水電領域的大門,敏銳的李河君迅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電力行業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且背後的潛力巨大。從此李河君開啓開掛的人生歷程,以金安橋水電站為起點,到2009年進軍薄膜發電;經過二十多年努力,漢能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營水力發電企業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隨著企業不斷的壯大,李河君的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00566—HK,簡稱“漢能薄膜”)問題卻不斷,由於一口氣買了四家國際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資金鏈問題就此成為漢能薄膜發展中的“緊箍咒”。
在2015年5月20日,借助資本市場對漢能薄膜的熱捧,漢能薄膜的股價從2013年初的0.35港元(單位下同),一路暴漲至2015年5月20日開盤前的7.37元,足足漲了約20倍。李河君的身家也水漲船高,一度以財富1600億元榮登新一屆中國首富。
5月20日,作為西方的情人節,這天註定不平凡。漢能薄膜的資金鏈問題是“紙還是包不住火”,再加李河君存在有意拉擡股價,出現關聯交易問題。最終,資本市場發現泡沫的巨大,漢能薄膜股價開盤不到20分鍾之内,股價直線下跌近47%後,股票被迫停牌,李河君的財富瞬間縮水1000多億港元。股票停牌兩個月後,香港證監會責令漢能薄膜停止交易,股票至今仍未能復牌。
復牌條件雖符合,其中另有乾坤
香港證監會的提出的漢能薄膜的復牌條件均“劍指”李河君。2017年1月,香港證監會就該公司復牌提出兩個條件:一是李河君等5名董事從上市公司中“出局”,且不得抗辯香港證監會的法庭申請;二是漢能薄膜需向相關證監會提交一份披露文件,對公司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績效和前景等資料作出詳細披露。
對於香港證監會提出的復牌條件,漢能薄膜稱第一項條件已於2017年9月完成,李河君不再擔任漢能薄膜的相關職務。
表面上看,李河君不再擔任漢能薄膜的任何職務。但關聯關係還是間接的存在。據北京工商局信息顯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簡稱“漢能移動能源”)在4月17日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由李河君變更為李偉均。此前2月24日,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漢能控股”)也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從李河君變更為黃武球,黃武球同時接替李河君擔任總經理一職。值得註意的是,漢能的兩公司雖變更法定代表人,但李河君仍然實際控製人。
從國家企業信息公司係統(天眼查)顯示:漢能控股和漢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漢能光伏科技”)為漢能移動能源的股東,後者持有漢能移動能源99.14%的股權。而漢能光伏科技的法人代表為李河君。河源漢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麗江博雅太和新能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為漢能光伏科技背後股東,其中河源漢鼎科技有限公司是大股東,李河君又是河源漢鼎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際控製人。這也意味著,雖然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李河君仍為漢能移動能源的實際控製人。
至於第二項復牌條件,更多的從企業財務數據出發。據財華社從此前財務報表獲知,最近幾年漢能薄膜的經營業績有所回暖,今年上半年業績更是喜人,漢能薄膜的營業收入204.14億,同比增長615.3%,淨利潤更是從2015年末虧損122.34億,到如今的淨利潤73.29億,同比增長28.93倍,創下公司歷史最佳半年業績紀錄。
對於期内業績大幅增長的漢能薄膜將原因歸於:公司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政策對薄膜發電、移動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大力支持以及開拓了新市場、新增多個客戶及新項目等,使公司上遊業務在期内取得重大進展。
而上遊業務突破來自高端裝備和產線的大量交付,漢能薄膜近年來收購多家國際薄膜太陽能行業頂級公司,在先進薄膜技術整合和裝備製造領域打造獨一無二的領先優勢,為裝備大量交付奠定基礎。對此,從企業主營業務角度去看,停牌期間,漢能薄膜在不停的“打怪”升級,突破技術的禁锢,推動業務發展壯大,積極修復企業發展中的不足。
據《北京商報》報道,2018年前6個月,漢能薄膜發電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得到極大改善。結合中報披露的收入情況以及公司2017年年報財務報表分析,初步粗略推算,漢能薄膜的前6個月現金收入至少超過110億港元,加上從6月底到8月底繼續回流的近60億港元,今年前8個月,現金收入約170億港元。因此,目前公司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得到極大改善。
經營現金流不斷的改善,跟漢能薄膜近幾年訂單增加有關,截至2017年底,漢能薄膜的經銷商數量達到約1400家(較行業處領先位置),戶用分佈係統訂單數量超過57000套。
在發佈業績報之前,漢能薄膜於2018年4月4日公告了相關進展,内容包括公司股票停牌,以及香港證監會與公司的討論,再次尋求公司於港交所恢復交易。
復牌“無果”? 回A私有化
提交了復牌申請,過去了半年時間,卻遲遲未能與香港監管局達成意見一緻,復牌前景又萌生陰影。
面對復牌無望的局面,漢能薄膜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漢能移動能源”)在官網發佈公告稱,鑒於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停牌已經超過三年,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董事會批準,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内A股上市。
對於停牌中的漢能薄膜,突然發起私有化回A,是適用港交所新修訂的《上市規則》。數據顯示,若按照股本421億股計算,漢能薄膜發電市值有望達到2105億港元。值得註意的是,停牌前,漢能薄膜發電市值為1648億港元,股價3.91港元,較現價有近28%的潛在溢價,而李河君實際持股為73.96%(控股股權上看,還是有絕地的話語權)。
從溢價近28%收購股票上看,確實是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也證明了對投資者的誠心。對於這誠心内地投資者併不買賬,部分投資者還表示“大A,人真的傻,但錢也不多了。。。”
發債“風波”未過,收購資金從何而來?
對於漢能薄膜私有化回A,是真的回 A換地“圈錢”嗎?筆者將對此提出二點疑問,僅供讀者參考。
第一、假設漢能薄膜其他股東都選擇退出,意味著漢能移動能源需要拿出約536億來向小股東提出私有化要約收購。536億對於目前經營現金流剛有所回轉的漢能薄膜併非易事。另外,今年6月底,漢能組織了來自上海銀行、寧波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16家銀行的業務員來為員工提供貸款服務,貸款利率在6%-8%之間,平均在7%左右,鼓勵員工從銀行貸款購買理財產品。内部人士透露,這項認購活動自6月初開始,截止日期為8月10日,總體規模約6億元。如果員工認購完成率低於50%,可能面臨辭退;高於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
對此,漢能集團發公告否認向員工強行集資,表示近期,有與漢能合作、地方國有企業控股的移動能源項目公司,發行非公開定向金融產品。
業内人士分析,漢能之所以向員工發行債券,首先,可能是漢能融資成本太高不想在銀行貸款,向員工借錢利率應該遠低於融資成本。其次,依靠此手段,可以使員工自行離職,減少離職支出。
若是企業現金流沒有問題,為何還要對員工進行發債呢?事件發生不久,現如今選擇私有化後再回A,收購資金從何而來?
第二、關乎退市的問題。若是回A失敗,回到香港市場可能就是退市的問題了。
1、此事發起私有化回A計劃的是漢能移動能源,併非當事人漢能薄膜(漢能薄膜併未出公告)。也就是說香港證券交易所有可能在併不知情的情況下,得到知漢能薄膜私有化的事。畢竟,漢能薄膜是家千億級别的上市企業,在復牌無果的情況下,突然間發起私有化回A,這無疑增加了香港證監會的監管壓力,影響也不好,也有可能加大兩者的矛盾。
2、據8月1日漢能薄膜發電公告稱,由於在上市規則修訂除牌架構生效日期(2018年8月1日)之時,公司股份停牌已經超過十二個月,倘若股份自生效日期起再連續十二個月繼續停牌,按照規定港交所將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隨著退市腳步臨近,漢能薄膜是否有預備方案,來解決投資者“深套”了三年的資金問題?
結語
對於漢能薄膜長期停牌問題。實際上,是漢能實際控製人李河君高度控股及諸多關聯交易問題。畢竟,關聯交易是資本市場的一大禁忌;作為資本市場監管局,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也是在建立一個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監管層面上嚴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面對漢能薄膜私有化後回A,也希望漢能集團是真正的從投資者角度出發,併不要出現投資者所認為回A是“圈錢”的情況。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