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
台股新聞
太陽能 EPC 業者聚恆 (4582-TW) 今 (30) 日於台南市學甲地區舉行「孝智台南漁電共生開發案共同升壓站」動土典禮,此專案攜手泰國商曼吒能源 (BCPG Public Company Limited) 投資興建,完工後將能有效承載周邊大型再生能源案場的電力,提供 200MW 的升壓併網容量,預計升壓站工程將於 2027 完工啟用。
A股港股
據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太陽能電池領域近日取得兩項突破性進展,為下一代太陽能技術奠定了重要基礎。南京大學助理教授林仁興與教授譚海仁團隊,成功設計出一種基於偶極鈍化策略製備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透過串聯寬、窄帶隙鈣鈦礦子電池構築而成,兼具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優點。
台股新聞
太陽能模組廠元晶 (6443-TW) 今 (29) 日表示,外國關切確實體 (FEOC, 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 即將在明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現階段已有眾多美國客戶上門洽談,目前正在驗證中,看好明年美國市場潛力,預期 1 月將正式出貨。
台股新聞
太陽能模組業者茂迪 (6244-TW) 總經理葉正賢今 (29) 日表示,公司持續深化差異化布局策略,已拿下日本屋頂利基型產品訂單,該筆訂單動能可望延續至 2026 年全年,對於第三季獲利樂觀看待。葉正賢坦言,全球太陽能產業罕見在新技術轉換期面臨獲利壓力,中國廠商普遍陷入虧損,但當地已實施自律政策,預期價格不會再有下跌的情況,不過上漲也很難。
台股新聞
聯合再生 (3576-TW) 今 (20) 日公告人事異動與廠房出售事宜,宣布前新加坡商天鷹資本能源台灣代表張為策擔任執行長,前工研院光電組組長姜暭先則出任事業總經理,同時經董事會決議,擬處分竹南廠廠房與附屬設備。聯合再生指出,張為策具備超過 30 年跨國與能源產業開發營運經驗,具備豐富跨國經驗,大型專案開發與資源整合能力,更是資深國際型專業經理人,即日起就任執行長;姜暭先則長期深耕再生能源技術與政策推動,具備研發與政策推動之實務經驗,更深諳產業技術脈絡。
美股雷達
今年前三季,全球對綠色科技與清潔能源的投資已超越 2024 年全年總額。雖然過去三年產業表現持續低迷,但由數據中心引發的能源需求激增,推動市場迎來反彈。根據最新的《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全球公私部門投資者在 2025 年截至九月的九個月內,已向涵蓋清潔能源、電池儲能及電動車等綠色科技企業投入高達 560 億美元。
能源
一群太陽能企業、非營利組織與勞工團體週一 (6 日) 向美國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控告川普政府取消拜登時期設立、規模達 70 億美元的太陽能補助計畫違法。該訴狀提交於羅德島地方法院,指控美國環保署(EPA)及署長 Lee Zeldin 在 2024 年撤銷頒給 60 個非營利組織、部落與州政府的補助款,違反法令程序。
美股雷達
亞馬遜 (AMZN-US) 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預測,未來 10 到 20 年內,千兆瓦級資料中心將被建造於太空,並且依靠太陽能持續供應電力,這些太空資料中心最終將超越地球上的資料中心效能。根據《路透》報導,貝佐斯在與 Stellantis (STLA-US) 董事長 John Elkann 的公開對談中表示:「這些大型訓練集群最好建在太空,因為那裡有全天候的太陽能供應。
台股新聞
電子零組件廠商信邦 (3023-TW)9 月營收 26.68 億元,月增 7.74%、年減 6.65%;第三季營收為 76 億元,季減 2.14%、年減 10.26%;累計前三季營收為 235.88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5.18%。信邦說明,9 月五大產業銷售均較 8 月成長,推升整體營收表現,個別產業來看,醫療成長 7.02%、汽車成長 2.94%、綠能成長 24.86%、工業應用成長 4.84%、通訊及電子週邊成長 3.62%。
美股雷達
隨著 AI 浪潮帶動數據中心建設熱潮,美國正面臨電力供應緊張與電價持續上漲的雙重壓力。數據中心因此陷入「電力稀缺」與社區反對的困境,而太陽能與儲能被視為短期內緩解這一危機的關鍵方案。美銀美林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以涵蓋美國 13 個州的 PJM 互聯電網為例,其容量價格在短短數年內大幅飆升,直接導致區域內居民電費平均增加 18% 至 25%。
港股
港股市場在連跌 3 日後反彈,主要指數全線收紅。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上漲 1.43%,報 25417.98 點;恒生科技指上漲 1.95%,報 5687.45 點;國企指數上漲 1.34%,報 9057.22 點。今日南下資金也展現積極態勢,淨買入港股達 56.23 億港元。
台股新聞
碩禾 (3691-TW) 今 (4) 日宣布,與全球領先的太陽能企業隆基綠能 (LONGi Solar Technology) 正式簽署長期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太陽能模組及導電銀漿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攜手強化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性與競爭力,並共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台股新聞
大同 (2371-TW) 今 (4) 日宣布,旗下挺新能源標得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太陽能案,為大同二度取得高榮台南分院標案,在該院累計裝置容量突破 300kWp,每年貢獻約 38 萬度綠電,相當於減少 180 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大同於 2017 年首次為高榮台南分院建置屋頂太陽能,因醫療大樓對於安全防護與防水品質要求高,對於院方高規格的驗收也達標,自啟用以來,院方的太陽能系統維持穩定運作。
台股新聞
連接線大廠信邦 (3023-TW) 今 (2) 日公告 8 月營收 24.76 億元,月增 0.85%、年減 11.92%,較去年同期衰退主要還是受到太陽能微逆變器客戶需求放緩影響;累計信邦前 8 月營收 209.20 億元,年減近 5%。信邦指出,雖然美國太陽能微逆變器客戶 8 月出貨金額較 7 月增加,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受高借款利率、補助調降及關稅墊高成本等不利政策的影響,削弱民眾安裝意願,整體需求放緩,太陽能產業 8 月銷售年減 49.03%。
美股雷達
《紐約時報》近日指出,美國與中國分別在人工智慧(AI)與綠色能源領域下注,這場「世紀賭局」不僅影響科技與經濟發展,更可能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在這場競賽中,雙方的投資各有不同。美國在 AI 領域投入巨額資金與運算資源,而中國則在風能、太陽能與電池產業全面領先。
美股雷達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隨著美國逐步退出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美國總統川普將風能與太陽能批評為「世紀騙局」之際,中國清潔能源企業正積極拓展東南亞、中亞與拉美等新興市場,鞏固其在全球綠能產業的領導地位。馬來西亞清潔技術新創「瑪比爾科技」表示,近期公司獲得中國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該公司正開發 AI 預測演算法,結合能效分析與永續冷卻解決方案。
A股
為應對太陽能產業日益嚴峻的低價無序競爭與產能過剩挑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六大部委聯合召開太陽能產業座談會,旨在部署進一步規範太陽能產業競爭秩序的工作,共同推動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美股雷達
據《CN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20 日) 表示,其政府將不會批准太陽能或風力發電項目,即便在美國部分地區,電力需求正超過供應。川普在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表示,「我們不會批准風力或毀壞農田的太陽能,」他過去曾抱怨太陽能占用過多土地。
A股
近年來,產能過剩、激烈競爭與通緊困局相互交織,持續壓抑中國企業獲利,投資人對部分產業「無利成長」的擔憂不斷加劇。數據顯示,中國上市公司過去 10 年獲利成長 74%,雖跟實質 GDP 成長 76% 基本同步,但大幅落後於 106% 的名目 GDP 跟 115% 營收增幅。
美股雷達
美國財政部上週公布再生能源稅收抵免新規後,太陽能與風能相關股票週一 (18 日) 持續走強。投資人認為新規雖收緊標準,但未如預期般嚴苛,讓企業在共和黨稅改法案全面生效前,仍保有申請抵免的空間。美國最大太陽能模組製造商 First Solar (FSLR-US) 週一 (18 日) 再噴漲 8.8%,加上上週五 11% 的漲幅,該股衝上自去年 10 月以來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