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中國金融白領不再薪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9-15 10:00
過去,中國的金融圈上班族一度給人「金融新貴」的印象,尤其兩年前一篇《中信建投證券年終獎簽發!超 500 萬的比比皆是!》,羨煞許多上班族。但風水輪流轉,今年中國金融業步入寒冬,很多從業人員只能勒緊褲帶過日子,被減薪、裁員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如今,中國金融圈的寒冬到底有多冷?今年來,首次公開募股 (IPO)、債券承銷、併購重組、再融資這幾大主要業務表現都不好,當年這些「薪貴」們
,如今業務腰斬,被降薪、裁員的比比皆是,很多人更忙著討論該跳槽去哪比較好。
營收淨利雙雙走跌
從中國券商今年 8 月份財報來看,營收和淨利雙雙走跌,32 家 A 股上市券商 8 月營收共人民幣 93.31 億元、年降 48.57%,實現淨利人民幣 18.07 億元、月降 73.89%。其中,8 成券商淨利下滑超過五成,太平洋、光大證券、東北證券等 9 家券商 8 月淨利虧損。
投行更是這次受衝擊較大的業務,今年來,A 股首次公開募股 (IPO) 數量僅 78 家,比去年同期的 325 家大減 76%。尤其中小投行的情況更是艱難,
中國新股發行得通過證監會審批,證監會會開會討論此事,便稱為「上會」,若通過 IPO 申請稱「過會」。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9 月 12 日,今年來,財通證券有 2 家預計 IPO 企業上會,無一過會;愛建證券、信達證券、華西證券、長城國瑞證券和新時代證券都有 1 個項目上會,但都未成功;光大證券有 5 個項目上會,只有 1 個過會;民生證券共有 7 個項目上會,僅有 2 個獲通過。
業內人士日子難過
有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就指出,這幾年公司一直在裁員減薪,原本 30 個人的部門,砍到現在只剩 4 個,公司獎金遲遲不發,費用卻卡得特別嚴,有時出差費用報銷都要苦苦等候,在家有老小之下,只好勒緊褲帶想辦法熬過去。
有券商分析師則抱怨,現在很多首席分析師都降薪了,有的小券商除了裁員,更不給加薪、不發年終,變相逼員工離職。
還有券商營業部員工更感嘆,今年來收入越來越低,房租卻越來越高,自己現在常吃泡麵果腹,通勤也不敢叫計程車,也沒錢約女生吃飯約會。
眼看中國證券公司遭遇寒冬,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非銀團隊分析師王劍、李錦兒指出,目前中國大型券商競爭優勢強,頭部效應明顯。尤其中國的券商業務模式高度同質化,隨著輕資產業務盈利能力下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小券商生存壓力更大。
此外,加上中國官方對於證券公司分類評比辦法趨嚴,近來金融業對外開放加速,也將吸引大量海外資金、人才、技術等進駐,中國券商有必要積極提升自己,以面對更激烈的競爭。
借鑑美國經驗
眼看中國證券業苦哈哈,美國同行的經驗或許可以參考。以美國來看,大型投行一般向綜合性發展,中小型投行通常走的是專業化、精品化路線,有成功案例不少,整個行業呈現「金字塔結構」,競爭格局多元化。
大投行有完整的業務線與鮮明的經營特色與業務優勢,例如以機構和高凈值客戶為核心的高盛等,走專業化、精品化的中小型投行,則有專注個人綜合金融服務的嘉信理財 (Charles Schwab)、專注併購重組的拉扎德 (Lazard Freres ) 等。
對中國目前陷入困境的中小型券商來說,可以借鑑美國經驗,對細分領域提供特色化服務,目前已經有部分券商在做,走「小而精」路線,避開和大投行硬碰硬,以特色化發展走出自己的路。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