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製,會對銀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8-24 16:39
今年來國内資本市場逐漸對外開放,先是放開外資對證券業的持股限製,昨天又是開放外資入股中資銀行股票的比例限製,正式享受國民待遇。今年來國内對金融業逐漸對外開放,也是側面顯示出國家金融結構逐漸成熟,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這次針對銀行業新出台的具體規章為:銀保監會23日公佈《中國銀保監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下稱《決定》),廢止其中的一部規章併修改其他三部規章,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製,實施内外資一緻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除過這些,國家這次為了給外資入股銀行創造出更加公平、公開、透明的規則體係,保持監管規則和監管體係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銀保監會將按“出身”來劃定金融機構類型。這也意味著,隻要設立時是中資機構,不會因後來外資佔比的提升而改變機構類型,也不會改變其適用的監管標準。
那麽,此次開放外資對於國内銀行業的持股比例限製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首先,國内金融業一直屬於“襁褓中的孩子”,受到政府的呵護,併沒有在國際市場充分競爭。直到現在,國内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個經濟體了,金融業經過近十年快速發展,已經具有較大規模,但是國内金融業開放程度遠不及東南亞國家,金融業沒有經過充分競爭,這就好比像襁褓中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此次開放外資持股比例限製,財華社認為帶來的利大於弊,因為國内銀行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且處於轉型期,而此次外資銀行參股之後可以帶來新活力,國内銀行業學習外資銀行不同的業務模式,可以給國内銀行業帶來新的盈利增長方向。
長期看,不管是哪些國家、哪些行業如果不對外界開放,到了一定規模必然會出現衰退。雖然開放金融市場,會帶來一些風險,但在國内金融企業逐漸成熟,國内經濟面臨轉型,金融業發展面臨瓶頸,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選擇開放金融市場,實行“走出去、迎進來”策略,讓我們的企業可以進入更廣闊的市場去競爭、發展,在國内由於外資的引入,也會帶來新的理念,幫助企業經濟轉型。
作者:鄭鵬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