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市場供需趨緩 中國人行陷入說服銀行增加放貸難題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18-08-13 12:42
中國人行 (PBoC) 最近陷入了以往不太會擔心的難題 :說服銀行業增加放貸。
中國銀行間的借貸成本比向中國人行借款還要低,但目前這些資金大多處於閒置狀態,這筆錢大多沒用在提供貸款或是購買高風險債券,對總體經濟幫助不大,也沒有流向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
在「去槓桿」、削減「影子銀行」的政策引導下,減少中國國企業債務仍是今年北京政府的重要任務,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升溫,確保資金流向有需要的公司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8 月初以來,中國已經軟化去槓桿基調,開始放寬貸款的規則,上週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會議上,中國副總理劉鶴更強調,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實體經濟能力。
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 7 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增幅超過預期,達 1.45 兆元人民幣 (約 2100 億美元),但這僅涵蓋了銀行提供的信用貸款,並不包括股票債券市場或是影子銀行的融資。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並不是一個問題,但現在問題是中國目前信貸供需放緩。
中國人行在上週的季度報告中稱,市場能否運用中國人行提供的資金流動性,取決於供需雙方的「意願與能力」。
「銀行業仍然信心不足,擔心中國經濟放緩、去槓桿化運動的回歸以及日益惡化的貿易戰導致信貸風險提升」上海澳盛銀行 (ANZ) 經濟學家 David Qu 提到。
一定程度上,這是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影響,國有企業借貸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清理公私合作基礎設施項目,財產限制和縮減影子銀行規模,但這些都需要付出代價。
中國人行貨幣政策委員馬駿提到,金融機構和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環保企業的融資難度明顯提高,AA 級的債券發行成本年增率上升了 3%,一些民營企業被迫尋找國營企業合資來獲得融資,故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非常重要,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努力。
馬駿表示,關鍵在於政府推出控制經濟成長、遏制債務的政策,這樣結構性去槓桿是細微的技術工作。
此外,非銀行融資渠道不是更好的資金來源。通常由小型公司發行低評級債券,殖利率已來到 2014 年底以來最高水平,在中國人行釋出可作抵押品之後才有所反彈。
加上中國股市跌跌不休,也限制企業籌集資金的能力。上證綜合指數本月跌至 2016 年 2 月以來最低點。
野村國際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未來的監管要求及政策不確定性使得金融機構對提供信貸猶豫不決。他建議中國政府更好地澄清最近的立場變化,以消除銀行業的隱憂。
澳盛銀行 David Qu 表示,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可能不會對提振經濟產生任何影響,反而表明中國轉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來改善風險偏好。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